云南师范大学云南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研究院

作品数:144被引量:358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郁冬任雪莲张朝敏倪宁魏雷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主题:高等教育高校素质教育高职院校教育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鸿都门学的创办对后世教育发展的影响
《兰台世界(上旬)》2014年第12期136-137,共2页蔡明 史晓宇 
鸿都门学,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文艺专科学校,鸿都门学的创办,不仅开辟了我国专科学校的先河,还丰富了官办学校教学内容,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鸿都门学 教育发展 影响 
科举文献与科举学研究的新进展——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教育与考试》2011年第6期84-89,共6页冯用军 
2011年9月24—25日,由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和武汉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的“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第八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珞珈山隆重举行。来自教育部考试中心...
关键词:国际学术研讨会 文献整理 科举学 科举制 研讨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 传统文化研究 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加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优化的比较及启示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1年第3期3-4,共2页张扬 
通过对加拿大和中国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比较,提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优化的途径在于明确的学科定位,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实行非均衡学科扩招,大力扶植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加强学术队伍建设。
关键词:加拿大 高等教育 科类结构 
科举学文化视角研究被引量:1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第1期22-27,55,共7页范哗 
分析中国科举文化概念时,不能单纯以文化论文化,而应更多地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土壤——科举社会,这个科举社会包含着科举人群、科举制度及科举风俗等。科举文化内容可被粗略划分为物质内容与人文意识内容两个部分。科举文化随着科举制及...
关键词:中国古代教育史 科举学 科举制度 科举文化 
课堂观察:限度及其问题被引量:29
《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第1期68-71,共4页陈瑶 
课堂观察方法近年来在课堂研究中广为运用,并取得一些成效,但同时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本文从课堂观察方法的限度分析入手,对课堂观察方法在运用中出现浅层次问题、专业性不足问题等进行了反思,以求专门研究者和教师能够对其进行准确的理...
关键词:教师 研究者 课堂观察 限度 
基于技术控制视角的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研究
《云南电大学报》2010年第4期16-19,共4页段从宇 巢月 
在日益凸显的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问题中,技术控制手段以其议题设置的可控性、引导效果的直接性、信息过滤的便捷性成为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必不可少的选择。而基于技术控制视角的大学网络舆论引导,旨在构建"以技术控制为核心,以思想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舆论 技术控制 
中国科举制度停废原因——基于文化学视角
《湖北招生考试》2010年第12期34-37,共4页范哗 
科举制度作为一项内容复杂、充满矛盾的历史产物,是否仅从制度运行规律的视角就可以完全地解释其被迫终结的原因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背后支配和影响科举制度运行的是一股强大的科举文化力量,正是这股文化价值力量影响和制约着制度的...
关键词:科举制度 文化自我中心意识 
重大转型期中国考试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湖北招生考试》2010年第6期27-35,共9页冯用军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青年专项“西南联大教育思想与区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研究”:EIA080299
在积极剖析我国21世纪初高考"三个层次六大转型"的同时,认真分析当代中国考试研究(古代科举考试、现代各类考试)的主要困境,重点探寻促进中国考试研究组织化与科学发展的出路,一是应促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和国际...
关键词:考试研究 重大转型期 困境 出路 
中国与老挝师资培养比较研究被引量:1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62-65,共4页梁真 李隽华 
中老两国的教师教育同其他许多国家一样,教师要获得相关的教师资格认可必须要通过正规的教育并通过教师继续教育来更新他们的知识。两国教师的职前教育有一定的培训年限与课程,这些培训课程是使得一个准教师成为合格教师并取得相应资格...
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 教师资格制度 师范大学 
从大学理念的视角解读高等职业教育被引量:1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107-108,共2页郭康 
文章从大学理念的视角去解读高等职业教育,回答高等职业教育如何正确定位和高职院校如何重构属于自己的大学精神、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归属的问题,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 大学理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