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学院音乐学院

作品数:77被引量:7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主题:音乐山歌舞蹈公共音乐教育桑植民歌更多>>
发文期刊:《人民音乐》《湖南社会科学》《统计与决策》《黄河之声》更多>>
所获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北黑土地音乐流派中的电影音乐创作——以雷振邦的电影歌曲创作为例
《文艺争鸣》2025年第3期153-156,共4页许加琪 
东北黑土地文化是在多民族文化不断融合与碰撞中形成的具有地域性与多元性特质的文化样式。每个区域都有自身文化属性,在东北黑土地文化中音乐文化是其中具有鲜明特色的艺术形式,大自然赋予东北地区富饶的黑土地,黑土地孕育了各具特色...
关键词:雷振邦 东北黑土地 电影音乐创作 
“大思政”视阈下理工类大学美育的实践逻辑与路径优化
《北京教育(高教)》2025年第2期58-60,共3页李巧伟 
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长沙学院音乐舞蹈美育传承基地”成果。
审美是一切科学之源,也是实施“大思政课”的重要路径,理工类大学美育实践有助于推动理工类大学的人才培养突破传统工程师的定位,转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大国工匠精神培育。通过机制建设、技术支撑、纵横联动三个角度创新美育实践,是...
关键词:大思政 理工类大学 美育 实践逻辑 路径优化 
挖掘民族文化 探索高校美育新路径
《新湘评论》2025年第1期50-50,共1页李巧伟 向婷 
★有序推进“互嵌式”课程,实施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为载体,民族文化为素材,通过校本特色课程开发,将本土特色民族音乐、舞蹈、民俗等文化素材嵌入课堂,开拓学生审美认知。★凭借多元化的创新教学手段,推动民族思政元素深入校园、融入课...
关键词:高校美育 本土特色 以学生为中心 审美认知 文化素材 民族音乐 有序推进 创新教学手段 
中华礼乐文化的美育逻辑及其实施路径被引量:1
《湖南社会科学》2024年第6期129-136,共8页李巧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湖湘水系号子音乐文化场域演变与基因谱系构建研究”(编号:23BD055)。
中华礼乐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也是中华美育精神的重要载体,其美育内涵为新时代美育浸润行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指导。中华礼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关联,蕴含了四重美育逻辑:明确了美善统一的美育原则;阐明了美...
关键词:中华礼乐文化 美育逻辑 实施路径 
数字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长沙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47-52,共6页余佳 徐远超 谈瀚镁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文化空间视角下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19A049)。
技术的变革推动着文化产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动态演进,数字平台正在持续重塑文化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等产业链环节。在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促进传统文化业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要求下,深入剖析数字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
关键词:数字时代 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演化趋势 实践路径 
躬身田野 跨界融通——评赵书峰《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十六讲》
《人民音乐》2024年第11期92-95,共4页向婷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湘西土家族曲艺“三棒鼓”音乐形态转型与口述史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2ZDB073)。
自“南京会议”(1980年)召开以来,西方民族音乐学研究理念、研究方法、研究视角逐渐进入中国音乐学界,在四十余年的发展中,民族音乐学学科观念对中国学者产生了重大影响,其间的冲突、博弈、争论日渐显著,尤其是对本土化“田野”与“方...
关键词:高等艺术院校 民族音乐学 中国传统音乐 音乐学界 伍国栋 跨界融通 研究理念 
“聚焦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推动场景理论与学科建设”——圆桌研讨纪要
《学术评论》2024年第5期24-39,共16页陈波 吴军 齐骥 黄瓴 张必春 周永博 余佳 庞亚婷 
时间:2024年8月22日形式:线上会议主持人:新时代背景下场景理论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具有重大价值。它不仅为城市发展、乡村振兴、建筑规划等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还深刻影响了城市规划、艺术本体、公共管理、社会治理等...
关键词:会议主持人 乡村振兴 建筑设计领域 文化传承与创新 信息技术 场景理论 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竞争力 
鸣鼓连腰以歌:湘西毛古斯的“形”与“神”——基于湘西土碧村的舞蹈民族志考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50-160,共11页郭芯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2BMZ075);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BZKY2021091);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项目(XSP2023FXZ026)。
舞蹈具有丰富的内在元素和外在表现形式,兼备文化表征、社会记忆、民族认同等诸多功能。湘西毛古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土家族人的社会记忆和精神气质。作为某一特定时间内不可或缺的一项仪式活动,它通过象征符号呈现社会...
关键词:毛古斯 土家族 祭祀 舞蹈民族志 湘西 
西藏拉孜堆谐传统音乐形态及其文化诠释研究
《西藏艺术研究》2024年第2期37-47,共11页晏庆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西藏扎年歌乐民间作品及其文化诠释研究”(项目号:22YJC760113)的阶段性成果。
堆谐是西藏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集“歌、乐、舞”三位一体的,独具卫藏地区特色的民族歌舞艺术,歌词口语化,内容广泛新颖,音韵和谐,以扎年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深受西藏人民的喜爱与演绎。文章以西藏堆谐故乡——拉孜堆谐作...
关键词:扎年 拉孜堆谐 藏族歌舞 音乐形态 民间音乐 堆谐文化 
场景营造与城市近郊特色小镇建设被引量:10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30-40,共11页余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20BH148)。
场景营造对创造人地共生所需的文化空间具有形塑作用,是统合文化生产与消费、激活多方主体参与、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机制。特色小镇是当代中国城镇化的一种发展模式,既是打通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空间支撑节点,也是城乡...
关键词:城市近郊 特色小镇 空间生产 场景理论 乡村振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