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容市石狮中学

作品数:68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许娟张金飞汤华唐海兵陈爱琴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理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发文主题:数学教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初中数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英语画刊(高级)》《教师》《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让历史课堂因“预设”成功,因“生成”而精彩被引量:1
《当代家庭教育》2019年第26期75-75,共1页王煜昊 
所谓'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过程中,如果我们处理得当,我们经常可以引发火花,使学生好像越来越聪明。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启发和创造。
关键词:历史教学 预设与生成 应对策略 
依托萝卜圈虚拟机器人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当代家庭教育》2019年第24期39-39,共1页吴德琴 
虚拟机器人教育的创新性、实践性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本文就萝卜圈虚拟机器人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与教学评价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中学机器人校本课程的教学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机器人教学 激发兴趣 创新能力 
感受生物魅力 享受多彩生活——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学实验创新教学活动被引量:1
《中国农村教育》2019年第15期115-115,共1页印荣花 
兴趣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正处于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年龄,让学生在自主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 核心素养 蕨类植物 生物学意义 实验教学 教学情境 生物实验 
心理健康,学生整体性发展的首要目标
《好家长(创新教育)》2018年第19期0166-0166,共1页王颖 
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而且更要重视心理健 康。作为新课改条件下的新型教师,要科学有效把握学生的 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感知 体验 明理 反思 检查 评价 爱心 
二次根式的“穿墙术”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2018年第7期87-87,共1页周娟 
有一则神话,讲的是茅山道士有“穿墙之术”,该法术可以让其视墙壁为空气而随意进出.神话未必真实,但数学中的“穿墙术”却真实存在,不妨一起来看一看.
关键词:二次根式 真实存在 神话 数学 
巧用多媒体,“激活”英语阅读教学
《英语画刊(高级)》2018年第19期23-23,共1页焦家香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开始广泛用于教学,也开始用于阅读教学。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阅读教学呢?一、多媒体的应用1.利用多媒体激活图式教学中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呈现阅读理解所需要的背景图式...
关键词:阅读教学 
关于思品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引发的思考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年第12期79-79,共1页李霞 
本文阐述了对初中思品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而引发的思考。笔者认为,思想品德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也都是我国治国的方略,单强调其中一个都是不行的,而法治教育仅仅依靠教师教学生也是不够的,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依法治国 思考 
浅议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史料运用
《安徽教育科研》2018年第11期70-71,共2页王煜昊 
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史料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素材,当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所以说,我们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该对史料的应用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妥善处理教材与史料的关系.在新课改理念的引导下,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思...
关键词:史料运用 新课改 初中历史 
用信息点燃想象 让创造展翅翱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探索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年第5期46-46,共1页吴德琴 
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创造性教育、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呢?本文运用信息技术学科特点,通过更新教学手段,注重环境建设,营造创造力的氛围以及因材施教等途径,探讨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 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途径 
不可预约的精彩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2017年第5期42-43,共2页苏成才 
我有幸听了秦晓华老师题为《松鼠》的公开课。松鼠,漂亮、驯良、乖巧,这一特点似乎就成了秦老师这节课的亮点。与众不同的是,在这节课上,学生时时刻刻都睁大着圆溜溜的眼睛,很投入也很卖力地参与着教师组织的各个环节。课上,看不到一个...
关键词:教师组织 我生 魔术般 像人 认读 教育方式 搭在 个性色彩 文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