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品数:1036被引量:3065H指数:20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邹涛魏全凤冯文坤李成坚胡杰辉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主题:翻译大学英语译本翻译策略文化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知识加工视阈下《黄帝内经》“德”字英译研究
《中国科技术语》2025年第3期68-73,共6页段亦心 袁毅敏 陈业航 
四川省认知语言学研究会科研项目“中国古典文献中‘心’的可译性研究”(SCRY2024GJ22)。
文章从知识加工视角出发,对《黄帝内经》中“德”的概念进行梳理,对比分析了文树德(Paul Ulrich Unschuld)、李照国和杨明山三个英译本中“德”的翻译,并且结合其他古典文献对“德”的论说,探析“德”源语境中的“易”与跨文化交流中的...
关键词:“德” 《黄帝内经》 知识加工 典籍外译 
AI驱动下的呈符化危机:数字人陪伴的感觉质减熵实践
《符号与传媒》2025年第1期35-50,共16页薛晨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数字时代符号学新发展研究”(24BWW005)的阶段性成果。
在高熵态数智时代,人工智能(AI)的迅速发展既加剧了信息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又通过优化算法降低了部分领域的无序性,形成“双重熵态”特征。本文通过符号学视角,探讨高熵态下日常符号传播活动呈现出的感性化倾向及其所引发的“呈符...
关键词:人工智能 感觉质 呈符化危机 数字人 智能体 
论本维尼斯特的语言符号学体系
《符号与传媒》2025年第1期195-207,共13页庞茂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法国话语语言学的发展与应用”(24YJC74005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埃米尔·本维尼斯特符号学思想研究”(Y030232059002041)阶段性成果。
本维尼斯特立足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学思想,提出话语层面的语义学和跨语言分析中的元语义学两条路径,进而构成符意学、语义学和元语义学三种模式。符意学关注语言符号自身的意指性,语言符号在封闭系统内作为交流的基础材料,只有在语言群...
关键词:本维尼斯特 语言符号学 符意学 语义学 元语义学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自动化命题研究——以英语阅读理解试题为例
《外语教学》2025年第2期40-47,共8页陈大建 胡杰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大学英语学习者画像构建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BYY1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自动化命题技术能大大提升测试开发的效率,是语言测试研究的重要方向。最新的大语言模型技术具有强大的自然语言推理和生成能力,可以有效克服模板和规则驱动的传统自动命题技术限制,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构建了专用于语言测试任...
关键词:自动化命题 大语言模型 阅读理解 人工智能 
“形式的意义”:《动物的生命》与库切的形式实验
《当代外国文学》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李亚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非洲英语后殖民小说与审美现代性研究”(23XWW004)的阶段性成果。
《动物的生命》在文本中混杂虚构故事、演讲、辩论、学术评论等多种表意形式,致使其成为一种在文类上难以界定的叙事实践。“后现代元小说”这一笼统术语难以完整描述该文本的形式创新。本文认为,此种形式的含混使库切超越了以批判人类...
关键词:库切 《动物的生命》 他者 虚构 伦理 
《空城纪》:想象西域与“宅兹中国”
《当代作家评论》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邱田 
《空城纪》①,讲述龟兹、高昌、尼雅、楼兰、于阗和敦煌六座古城的故事,其中尼雅和楼兰已经完全湮灭,龟兹、高昌的绿洲发生转移,只有于阗与敦煌今日仍在原址。千年流转中,兵戈鼓角里,弱水逝于流沙,古城往昔的荣光亦随风而逝。如果历史...
关键词:尼雅 于阗 高昌 龟兹 敦煌 古城 楼兰 
百年墨家伦理思想研究考辨——兼论“功利主义”与“神命论”之争
《文史哲》2025年第1期135-149,168,共16页聂韬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先秦名学典籍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传播与影响研究”(19CZW013)的阶段性成果。
自梁启超、胡适等人确立“以西释中”的研究范式后,《墨子》文本中“利”与“天”的概念逐渐彰显出中西异质文化的互动与张力,既吸引了民国时期强调“耶墨并举”的基督教徒,也引发持“功利主义”立场的中外学者予以诠解,更开启西方汉学...
关键词:墨家 神命论 功利主义 以西释中 
目的论角度下杨译与霍译版《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对比研究
《今古文创》2025年第7期101-104,共4页黄宇佳 
本文以目的论三大原则为指导,通过对比分析杨宪益与霍克斯两位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有何不同,探讨两者使用的不同翻译策略、翻译方法或翻译技巧对于《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传承的翻译效果。通过对不同译本中文化负载...
关键词:目的论 《红楼梦》 文化负载词 对比研究 
戏作、戏仿与自我否定的笑:《手锁情死》与井上厦的文学理想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5年第1期97-115,共19页张雅蒙 
中央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井上厦文学的同时代书写研究”(ZYGX2024XJ091)的阶段性成果。
井上厦《手锁情死》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全共斗”运动退潮之后,是理解井上文学理想的关键作品。该作是对山东京传《江户生韵事串烧》的戏仿,反映出井上以戏作、戏仿为文学原点的创作姿态。主人公荣次郎与“全共斗”运动的学生活动...
关键词:井上厦 《手锁情死》 戏仿 “全共斗”运动 自我否定论 
论“心即理”视域下翻译学天人合一的意义观
《外语学刊》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杨镇源 
西方翻译学呈现出两种基本意义观:一是在柏拉图主义的笼罩下,将形而上的绝对意义视作完美而不可触及的彼岸,将形而下的相对阐释视作现实却又充满缺憾的此岸,并认为后者只能是对前者的拙劣模仿;二是在解构主义的影响下,将绝对意义和相对...
关键词:翻译学 意义观 心即理 本心 天人合一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