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作品数:328被引量:992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郭立新姚舜安侯井榕林海罗柳宁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主题:人类学壮族瑶族民族学文化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民族学院科研项目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一个山村的现代转向——永福罗锦镇大西村南登屯田野调查之一
《广西文史》2010年第1期70-78,共9页徐杰舜 
历史的转向有时很慢,有时又很快。慢的历时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快的只要几十年、几年,几十天,甚至几天。
关键词:田野调查 现代转向 山村 
金秀大瑶山:中国民族学田野考察的起点被引量:1
《学术探索》2008年第3期76-81,共6页莫金山 潘远益 
中国民族学田野考察的起点是1928年5月中山大学考察队在金秀大瑶山的考察,而不是人们常说的颜复礼、商承祖在广西凌云县瑶村的考察。中山大学考察队对金秀大瑶山的考察,在时间上比之早、范围上比之宽、成果质量上比之高。这次考察奏响...
关键词:金秀 瑶族 考察 
认识你自己:历史学与人的自我认识被引量:2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135-139,共5页肖宏发 
人是社会的产物,更是历史的产物,因此,现实中的人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历史既定因素的制约和束缚,他要想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行为上都成为一个能自觉掌握自己命运的自由人,除了认真学习与研究历史外,别无他途。学习与研究历史,是人们认识自...
关键词:历史学 自我认识 史学功能 
试论《中国历史地理学》课程中历史地图的利用被引量:2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4期83-85,共3页滕兰花 
历史地图是浓缩的历史,它的直观性、形象性、抽象性、深刻性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理因素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资源,通过引导学生正确识图、读图和绘图,让学生能更形象、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
关键词:历史地理学 历史地图 利用 
清代广西三界庙地理分布与三界神信仰探析被引量:12
《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4期138-146,共9页滕兰花 袁丽红 
三界庙在清代广西各府中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宁、浔州、郁林、平乐、梧州等五府(州),呈现出一种沿着西江流域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规律,在郁江两岸分布最为密集。清代广西已经初步形成了三界神祭祀圈,而这种祭祀圈的出现与三界神的...
关键词:清代 广西 三界庙 地理分布 祭祀圈 
试论《中国历史地理学》课程中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福建高教研究》2007年第3期82-84,共3页滕兰花 
乡土历史资源在大学历史专业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情操。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如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补充乡土历史记录片,选择合适的乡土历史话题开展课堂讨论...
关键词:历史地理学 乡土历史资源 利用 
散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人类学考察——以广西南宁、柳州为例被引量:3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2期38-43,共6页周大鸣 臧敏娜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外来散工"研究>成果之一
本文从散工职业技能培训入手,了解散工如何试图改变他们的职业生涯,怎样使他们的工作相对而言纳入社会主义公共生产关系的圈子,如何实现其工作性质从无序到相对有序转变,进而改变他们的社会生活,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这一过程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散工 职业技能培训 “文化法则” 职业观念 社会务工 
水族端节的人类学考察——以南丹县龙马屯为例被引量:3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6期56-59,共4页刘涛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民族节日文化发生了变迁。主要表现为传统节日形式和内容的调整、变化,同时表现为新节日的大量出现。本文以广西南丹县六寨镇龙马屯水族为例,分析其传统节日——端节的变迁历程,探讨影响水族传统节日变迁的原因。
关键词:水族 节日文化 变迁 端节 
试论民族法制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被引量:5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33-36,共4页向开 黄修卓 
民族法制现代化是法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民族法制现代化在践行过程中有其固有的属性诉求,特别是民族性。满足、适应和推进民族法制现代化的路径是多元的,包括构建市民社会的理论视角、完善民族法制的形式合...
关键词:民族法制 现代化 路径选择 民族性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吗——关于加强和巩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思考之二被引量:2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51-55,共5页罗树杰 
民族象征作为一个民族的标志或者徽号,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民族性格,具有广泛认同,深入人心,突显民族精神和独有或特别的特征。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复合体。龙虽然是多元文化的复合体,但还不足以成为...
关键词:民族象征 中华民族  民族团结 民族精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