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法

作品数:1976被引量:2597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张启江郭忠叶方兴杨朝霞郑丽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哲学宗教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德法批判理论传统的异质性——霍耐特与朗西埃的比较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4年第6期178-185,共8页冯颜利 刘涵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六观研究”[项目编号:2023YZD044];教育部思政课团队重点项目““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JDSZK009]的阶段性成果。
霍耐特和朗西埃分别是当代德国与法国批判理论的传人,他们之间的直接对话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二人在理论归属、问题关切和批判方法上保持着最低限度的共识。但由于德国与法国的批判理论传统之间的异质性,二者的理论在价值预设、主体逻辑...
关键词:德法批判理论 霍耐特 朗西埃 
荀子礼治思想现代价值的社会治理分析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121-125,共5页何浩东 
荀子在承袭孔子礼学思想时受到法家思想影响,提出援法入礼,创新性地把礼与法提到同等地位,强调隆礼至法、援法入礼和隆礼重法,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礼治思想,且对当今完善社会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德法并举 义利统一 和谐共生 社会治理 
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法关系的历史逻辑及现代反思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85-92,F0002,共9页魏长领 冯展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9BKS140)。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简称德法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周时期,特别是西周时期,这一时期,德和法统一于“礼”。西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到秦汉,特别是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德法关系 历史逻辑 
习近平关于德与法关系重要论述的深刻意蕴与理论贡献
《理论视野》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钟芳 
教育部社科司高校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民法典〉育人元素融入高校思政课研究》(项目编号:21SZK10053001);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行政法视野下的企业合规协议制度构建》(项目编号:AHSKY2021D08)的研究成果。
习近平关于德与法关系的重要论述主要围绕法律与道德、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法治与德治、道德与法治、法律与德治的关系展开,阐明和澄清了德法协同论、德法兼修论、法德共治论、以德融法论、以法促德论。习近平关于德与法关系重要论述...
关键词:德治 法治 德法关系 理论贡献 
道德、仁义与德法之间
《道德与文明》2024年第2期94-100,共7页向世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ZDA024)。
“道德”与“仁义”密切关联,德与法相互呼应,儒法对立主要体现在治国方案的分歧上,而不是对仁义本身的认识上。“贵仁”不妨碍“贵法”,“为政以德”需要建立在有仁德之人的基础之上。诸子各家一般不否认“王道”政治的美好,但认为王...
关键词:道德 仁义  
当代中西方规范权力与资本关系的德法之道被引量:1
《中州学刊》2024年第3期90-100,共11页靳凤林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政商关系“亲、清”两原则以来,我国学术界围绕新时代政商关系抑或权力与资本关系的探讨日渐深入。由于中西方对待市场经济本质与作用的认知态度各不相同,致使其权力资本化的方式方法形同质异,资本权力化的生成路...
关键词:中国 西方 政商关系 德法之道 
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德法兼治观的三大逻辑
《鄂州大学学报》2023年第6期5-7,共3页张景元 杜安红 
马克思主义的德法兼治观念在继承了西方资产阶级传统的法治思想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马克思正式指出了道德和法治的阶级性和历史性,并清晰地论述一切道德和法律受限于当时的物质生产条件,即生产力的水平。道德和法治也是根据社会的实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德法兼治 逻辑 
“显微无间”视域下的中国近现代思潮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3年第11期103-110,共8页张再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现代中国价值观念史”(18ZDA020)的阶段性成果。
在今天,“显体”即“本体”的现象学方法日益引起中国哲学研究者的关注,并被广泛而深入地引入中国哲学思想实质的分析里。实际上,用中国哲学术语来表述,这种现象学方法也即中国哲学“显微无间”的方法。人们看到,这种“显微无间”的方...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思想 “显微无间” “用嗨而明” “体用一源” “合内外之道” 德法并举 
德法兼容:两汉“诸子”的治道思想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9期72-73,共2页秦铁柱 
先秦“诸子”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治道思想,儒家强调以德治国,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墨家强调以人治国,道家主张无为治国,相互争鸣,界限较为分明,尚未融合,且依然处于理论争辩的层面。到了秦汉时期,关于治道思想的争鸣便进入了政治实践的层面,...
关键词:以法治国 儒家理论 主流化 诸子 秦汉时期 两汉 法治与德治 
“显微无间”视域下的中国近现代思潮被引量:1
《学术界》2023年第4期33-41,共9页张再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现代中国价值观念史"(18ZDA020)的阶段性成果。
在今天,“显体”即“本体”的现象学方法日益引起中国哲学研究者的关注,并被广泛而深入地引入中国哲学思想实质的分析里。实际上,用中国哲学术语来表述,这种现象学方法也即中国哲学“显微无间”的方法。人们看到,这种“显微无间”的方...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思想 “显微无间” “用晦而明” “体用一源” “合内外之道” 德法并举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