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之知

作品数:88被引量:121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陈四光赵馥洁顾红亮黄勇陈嘉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主题=致知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論《四書·大學》及“格物致知”説的意義被引量:1
《切磋集系列》2019年第1期16-42,共27页高小强 
一'四書五經'之説成於宋儒,尤其到了朱子更成就了與《五經》並重的《四書》學。《四書》,程子以爲,其中'《大學》,孔氏之遺書,初學入德之門也'。而朱子則進一步明確了,其'經'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傳'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門人...
关键词:“格物致知” 《四書·大學》 《中庸》 德性之知 四句教 
闻见与德性——朱子、阳明“知”论辨析被引量:7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31-41,共11页向世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宋明理学史新编>"(项目批准号:17ZDA013)资助
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的两分是宋明时期流行的做法,德性之知不萌于闻见则是自张载、二程开始的代表性观点,目的在于维护德性的先天必然性。朱子希望沟通闻见与德性、人心与物理的"主宾之辨",形成既有内外又合内外的格物穷理的认识路经。...
关键词:知识 闻见之知 德性之知 格物致知 
朱熹《孟子集注》解“尽心知性”与“格物致知”——兼论牟宗三的误解被引量:1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70-75,共6页乐爱国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朱子学研究精华集成"(12JZD007)阶段性成果
牟宗三以现代主客二分的认知论把朱熹的"格物致知"诠释为"泛认知主义",又认为朱熹以《大学》"格物致知"诠释《孟子》"尽心知性",因而"尽心"是"认知地尽",非孟子意。但事实上,朱熹的"格物致知"之"知"是主客一体的"德性之知",并非主客二...
关键词:朱熹 尽心知性 格物致知 牟宗三 主客二分 德性之知 心之为物 
唐君毅对传统“格致”理念的现代诠释
《现代哲学》2012年第5期122-126,共5页张倩 
华南理工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唐君毅的哲学建构与文化哲学的中国形态";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唐君毅文化哲学研究";2011年度广州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儒学的日常生活理念与文化哲学的中国形态"成果
唐君毅认为《大学》"格物致知"义的演进,即是把科学之知与中国传统德性之知相融合的尝试。以道德理性为根本,融合朱熹与王阳明对《大学》的解释,重订《大学》文本次序,彰显"本末"、"终始"在《大学》中的意义,并用"俱时而呈现之同一关系"...
关键词:唐君毅 格物致知 德性之知 认知之知 
“德性之知”的认知思想研究被引量:6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10-13,共4页陈四光 郭斯萍 
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教师专项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JYC015)阶段性成果
"德性之知"是张载提出的重要概念,其内涵是通过一定的途径实现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张载试图用德性之知来论证儒家伦理的合理性。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分别用格物致知和涵养本心的修养工夫来实现德性之知。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程朱与陆...
关键词:德性之知 格物致知 涵养本心 
王夫之认识论体系中几对范畴的研究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1期11-17,共7页杨楹 
关键词:王夫之 认识论范畴 “格物致知” “德性之知” 唯心主义 “所” “知” 唯物主义 “能” 认识活动 
二程的真知与常知、积累与贯通被引量:1
《中州学刊》1986年第5期50-53,41,共5页朱忠明 
二程在提出“德性之知”和“闻见之知”这一对范畴的基础上,进而又从“格物致知”出发,具体阐述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指出了区别认识过程中不同层次的范畴,这就是“真知”与“常知”、“积累”与“贯通”。目前理论界对二程认识论中这...
关键词:程颐 “理” “文” 万物 “德性之知” 具体事物 体认 “格物致知” 认识事物 间接经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