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解

作品数:108被引量:21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韩升万俊人吴晓明江怡邹广文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知识论到存在论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11期153-153,共1页时家贤 张晶晶 
传统西方哲学站在知识论立场,将哲学理解为一种求知活动。代表性人物黑格尔以“理念”为核心,“思辨”为方式,“知识”为样态,建构起了其思辨辩哲学视域下的知识论真理观。海德格尔对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根基进行了批判,试图为真理奠定...
关键词:存在之真理 西方形而上学 传统西方哲学 海德格尔哲学 符合论 哲学理解 存在论 知识论 
先验哲学中不同的“先验”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9期25-26,共2页吴增定 
一、康德在哲学史上首创了“先验哲学”的说法,同时也把他自己的哲学看成一种先验哲学。此后,无论是德国唯心论哲学家(如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新康德主义者(如柯亨、那托尔普、李凯尔特等),还是胡塞尔,都将自己的哲学理解为一种先验...
关键词:先验哲学 新康德主义 胡塞尔现象学 李凯尔特 哲学理解 费希特 根本分歧 康德哲学 
相契之道:“第二个结合”的哲学理解
《新华文摘》2024年第14期37-41,共5页万俊人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化自信 哲学理解 深刻把握 中华文明 相互契合 党的历史 
电影作为绘画:诺莱坞对摄影媒介的哲学理解
《世界电影》2024年第3期4-19,共16页 潘源(译) 
在《生命之卵》(Egg of Life,安迪·阿米内奇导演,2003)1中有一个场景,一个愤怒的兄弟为了一块农田袭击了他的同胞。当对方对他的威胁不屑一顾时,他便拔出砍刀,朝其背部砍去。然而,砍刀并未触及对方身体,想必是担心意外伤到演员。可是,...
关键词:电影创作 哲学理解 诺莱坞 绘画 制作者 
相契之道:“第二个结合”的哲学理解被引量:1
《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6期11-13,共3页万俊人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化自信 哲学理解 深刻把握 中华文明 相互契合 党的历史 
乔治·萨顿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哲学理解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4年第5期14-20,共7页张文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近代以来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变迁”(22VLS017)。
乔治·萨顿总是试图在更大的坐标系中来阐发科学史的意义与价值。这个坐标系是西方启蒙时代以来许多思想者一直致力构建的东西,主要形式是进步史观。进步史观在萨顿生活的时代遇到强烈危机,悲观主义渐次登上舞台。历史观中的乐观主义或...
关键词:乔治·萨顿 科学史 新人文主义 人类历史 多重脉络 
“发表需有信念”是作者的认知义务吗?——基于哲学分歧的视角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43-53,共11页陈常燊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析的西方哲学史研究”(19AZX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一般项目“维特根斯坦与寂静主义研究”(21FZXB042)。
在哲学上,只发表自己相信的主张是作者的一项认知义务吗?基于“发表需有信念”(PB)的认知义务论对此持肯定回答,它似乎符合学界关于学术诚信和认知义务的道德直觉,但势必面临哲学发表的“不可能困境”:它使一阶和二阶哲学分歧上的调和...
关键词:分歧认识论 认知义务论 哲学理解 哲学真诚性 认知权利论 
相契之道:“第二个结合”的哲学理解被引量:1
《哲学动态》2024年第2期5-10,123,共7页万俊人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专题委托项目“跨文化对话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具有时代性和标志性的重大理论课题,需要我们从历史哲学、文化哲学和政治哲学的多维视角给予深入研究。认识和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特质及其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契之道 文化互鉴 
反思在黑格尔哲学中居于灵魂和枢纽地位
《新华文摘》2023年第22期162-162,共1页张汝伦 
张汝伦在《哲学研究》2023年第7期撰文指出,黑格尔和亚里士多德一样,把哲学理解为“对思想的思想”。对思想的思想就是反思,反思是哲学的基本方法。黑格尔自己的哲学起于反思,终于反思,反思在黑格尔哲学中具有灵魂与枢纽的地位。没有反...
关键词:《哲学研究》 黑格尔哲学 哲学理解 枢纽地位 亚里士多德 灵魂 反思 
反思:黑格尔哲学的关键概念
《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0期26-28,共3页张汝伦 
黑格尔和亚里士多德一样,把哲学理解为“对思想的思想”。对思想的思想就是反思,黑格尔自己的哲学正是起于反思,终于反思。反思在黑格尔哲学中,具有灵魂和枢纽的意义。没有反思,绝对问题(黑格尔哲学的基本问题)不可能被发现和提出;没有...
关键词:黑格尔哲学 哲学理解 关键概念 亚里士多德 反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