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极

作品数:479被引量:416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龙炳清谢志鹏杨斌张华民李先锋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四川师范大学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中学化学教学参考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例谈中学化学微课的开发与建设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年第11X期58-58,共1页杨维成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资源表现形式,具有情境真实、主题突出、资源多样、形式灵活、交互性强、动态生成、便于传播、应用简单等优点。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也尝试将微课应用于教学,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微课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在...
关键词:中学化学 课堂教学 解微 教育工作者 正负极 方法技能 物质结构 思想教育 系统命名法 讲解过程 
践行新课改 构建和谐课堂——以“原电池教学”为例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年第4X期35-35,共1页陈勇 
为了学生能从根本上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真正领会原电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的基础上,采用"诱导—探究—实验—分析—推理—归纳"的方法,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充分尊重学...
关键词:电池效率 工作原理 认知结构 盐桥 半电池 层递 正负极 电极反应式 闭合回路 定向移动 
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美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年第3X期18-19,共2页漆巧玲 
"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理念的核心内容,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工具,不仅承载着知识信息,还能传授学习方法,更能体现新课改理念。所以,只有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语言本身...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理念 教师语言 化学教师 学习方法 教学情境 正负极 实验手段 课型 创新精神 
一招制胜氧化还原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年第1X期65-66,共2页李腾霄 
高考题内容的新颖性、陌生性是每年高考的一大障碍,特别是新信息条件下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原电池的总反应及正负极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学生一看到就害怕,不知从何下手。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其考查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独立命题,...
关键词:氧化还原 正负极 书写方法 电极反应式 高考试题 反应方程式 类试 方式灵活 还原产物 阳极反应 
有感于银铜提取的氧化还原反应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年第9X期57-57,共1页马钰芝 
新课程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
关键词:氧化还原反应 人类生活质量 实验事实 主要性质 社会进步 正负极 新课程 化工产品 电解精炼 反应方 
不同电极种类的原电池正负极判断方法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年第7X期58-59,共2页漆焰华 
在新课改教材化学必修2(人教版)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和电能"中,以铜-锌原电池为例说明原电池的构成及反应原理:原电池由两个半电池组成。引导学生得到原电池正负极的确定:还原性较强的材料失电子向外电路提供电子作负极,氧化性较强的离...
关键词:正负极 电极反应 原性 标准电极电势 反应原理 定向移动 半电池 离子电极 人教版 酸性溶液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被引量:2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年第6X期32-33,共2页马成环 余建宏 
笔者对"化学能与电能"部分教学内容试图创设一个原始的、可以随着学生知识的生成持续变化的教学情境。首先,设计一组在知识结构上依次加深、环环紧扣的问题串,将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激发学生思考,引...
关键词:水果电池 教学情境 电子转移 知识结构 工作原理 实验方法 并列式 正负极 电极反应 能量转化率 
电解知识点习题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3年第3期29-33,39,共6页武艳妮 赵仲华 
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 1.电解时用石墨做电极,阴离子的放电顺序是 A.OH-、Br-、Cl-、SO42- B.SO42-、OH-、Br-、Cl-...
关键词:阴极区 惰性电极 阴阳极 电极反应 时用 铝盐 饱和食盐水 混和物 正负极 电解过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