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

作品数:1032被引量:17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李青峰亢泽峰李正庚唐书杰丁柏闻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北京师范大学重庆西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江苏教育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小学书法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江苏教育》2021年第47期14-16,共3页徐子龙 
自江苏省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开展书法教学以来,学校的书法教研团队一直在摸索书法教育的有效路径。小学书法教育,应提高学生对书法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更要提高学生书法审美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书法 书法常识 执笔 临帖 
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头中心小学
《江苏教育》2020年第61期52-57,共6页尹娟(指导) 程宝良 徐信信(指导) 陈曦 董淑芹 孟秀娟 林韬略 王惠芳(指导) 王煜翔 王丽(指导) 邵悦悦 曹菁 程可文 黄清(指导) 
江苏省连云港市城头中心小学是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学校设有硬笔书法室、软笔书法室,有学生的“书法墙、绘画壁”,建有艺术作品展馆、校史馆、书法馆、荣誉馆、立美书法广场,着力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艺的大舞台。学校每年从新生一年级入学...
关键词:中心小学 校史馆 艺术作品展 立美 江苏省连云港市 执笔姿势 硬笔书法 展示活动 
品读
《江苏教育》2020年第37期2-2,共1页
执笔以拨镫法为最妥,指实掌虚,笔在指间,可使笔锋上下左右,灵活自如。并须悬肘运笔,则全身之气,可由肩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直达笔锋,则全身之力,可由笔锋而达于纸面,由纸面而达于纸背矣。——潘天寿昔人论书,常谓“写字要以...
关键词:潘天寿 拨镫法 论书 执笔 不得其解 上下左右 运笔 指实掌虚 
“指实掌虚”辨析
《江苏教育》2020年第21期67-69,共3页冯海慧 
论及用笔就离不开执笔法,而“指实掌虚”是在探讨执笔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历代书论家都对此进行阐释,但各书家在很多观点上存在细微不同。弄清指“实”与掌“虚”中的虚实含义,有利于书家更好地理解执笔的方法。尤其是初学者一定...
关键词:指实 掌虚 执笔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与书法爱好者谈驾驭毛笔的几点经验
《江苏教育》2019年第53期48-50,54,共4页朱国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书法第一步是熟悉毛笔,驾驭毛笔。当下国家很重视书法教育,然而很多青年学子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忽视用笔的重要性。笔者的驭笔体会是:以适合自己的执笔方法来控制笔的平衡;通过停顿,学会发力;懂得以义理来...
关键词:毛笔 执笔 平衡 发力 挥运 
笔法:从写字教育到书法教育的最佳路径
《江苏教育》2018年第77期52-53,共2页许建华 
提升学生书写能力的写字教育是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内容。写字是书法的基础,也可以把中小学的写字教育作为书法教育的启蒙。联结写字教育与书法教育的最佳路径:笔法。
关键词:写字教育 书法教育 笔法 笔顺 执笔 运笔 
执笔之惑被引量:1
《江苏教育》2018年第45期36-40,共5页范遵荣 
如何执笔是书法学习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古人把执笔法看得非常神秘,而且论述方法也各有异;尤其随着时代变更和某些书家个人的习惯,其执笔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五指执笔法是当今一种主流性的执笔法,约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国家对...
关键词:学书 执笔 笔法 执笔法 
从心理学视角浅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几个问题被引量:2
《江苏教育》2017年第37期17-19,共3页陈云 
汉字本身不仅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对汉字的学习与书写练习也有着积极的心理意义。从姿势、书写规范和基本笔画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其中的心理学内涵,以期通过恰当的书法练习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汉字书写 执笔姿势 坐姿 书写规范 基本笔画 
略论汉字硬笔书写执笔法
《江苏教育》2017年第29期67-68,共2页古永忠 
硬笔种类繁多,书写执笔差异较大,汉字硬笔书写执笔容易被人忽视,了解硬笔特征,发挥人手机能,掌握正确执笔法是提升汉字书写质量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汉字硬笔书写 硬笔执笔法 执笔建议 
功利少一点 良心多一些
《江苏教育》2008年第6期58-58,共1页柏宁 
一次到二年级某班上课,写字教学是这堂课的重要内容。教写字,首先要注意执笔姿势,当我注意同学们执笔姿势时,下面的情况不禁让我大吃一惊:有的同学像是婴儿第一次抓到了筷子(可以确定老师从未指导过);有的同学酷似拿毛笔;有的...
关键词:执笔姿势 功利 良心 写字教学 同学 二年级 上课 老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