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

作品数:13201被引量:11949H指数:2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建次吴淑元冯全功郭英德李小龙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史知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聊斋》选本:经典文本的再经典
《文史知识》2023年第9期116-119,共4页赵伯陶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自问世以来,特别是青柯亭刻本在作者谢世半个世纪后的刊行,传播范围的不断扩大令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脍炙人口,终于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文本。十八世纪中叶,《聊斋》走出国门,最先涉足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
关键词:《聊斋》 文言小说 经典文本 《聊斋志异》 中国古典文学 青柯亭刻本 传播范围 史景迁 
“词·心·人”--顾随说词的三重境界
《文史知识》2023年第5期15-18,共4页张寒涛 
顾随是现代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大家,尤以对古典诗词的深刻体悟与精妙说解见长。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论著中,顾随讲解古典诗词都喜用一个“说”字,并将其称为“苦水夹七夹八辞话式之语录体”(《顾随全集》卷九,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115页,以...
关键词:古典诗词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东坡词 顾随 稼轩词 竹山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语录体 
“黛玉半含酸”的隐脉被引量:3
《文史知识》2020年第1期74-78,共5页李小龙 
中国古典小说的解读路径与西方小说有较大不同,其中最关键的是:西方小说往往有作者对人物行为与态度的定性,为读者提供确凿无疑的解读基点;但中国古典小说没有,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小说往往把对人物行为的解释隐藏在细节的叙述之...
关键词:中国古典小说 西方小说 黛玉 儒家文化 全知 解读路径 
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日本歌舞伎被引量:2
《文史知识》2017年第11期107-111,共5页谷曙光 
3月初的北京与东京,都是乍暖还寒的早春,但东京似乎比北京略微温暖些。应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邀请,2017年初春,笔者有幸踏上了一次时间不长却颇有意义的日本歌舞伎之旅。中国、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的传统文化各具特色又深有渊源...
关键词:中国古典戏曲 传统戏剧 中国京剧 观众群 国际交流 一出戏 演出时间 《四郎探母》 传统戏曲 市川猿之助 
绣栭云楣赏彩画
《文史知识》2016年第8期80-89,共10页于志飞 王紫微 
中国古典木构建筑非常注重色彩的搭配,在琉璃砖瓦出现之前,其斑斓色彩全靠彩画得以实现。除装饰作用以外,彩画还有掩盖木材表面缺陷、防止木材遭受自然侵蚀之功用。同时,
关键词:彩画 木构建筑 中国古典 装饰作用 色彩 木材 砖瓦 
依诗立论——被选定的“意境”
《文史知识》2016年第7期16-21,共6页吕玉华 
意境,是当今艺术评论与批评中常用的词语,文学、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几乎什么艺术形式都可以用意境来评判。在各类艺术批评语境中,意境是一项评价标准和工具概念。一般来说,有意境为优,无意境则劣。经过几代学者在美学、诗学方...
关键词:意境 诗学 中国古典美学 立论 艺术评论 批评语境 艺术形式 评价标准 
斯文在兹阅匾额
《文史知识》2016年第7期70-79,共10页于志飞 王紫微 
匾额,又作"扁额",是中国古典建筑上用以书写建筑名称的木牌构件,悬于檐下。或云:横者为匾,立者为额。《说文解字》释"扁"曰:"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可见"匾"就是悬于门户的标识;"额"则取其位于门户上方,如人...
关键词:匾额 中国古典文化 《说文解字》 古典建筑 空间关系 古代社会 门户 
李白诗歌传播在德国的发轫被引量:1
《文史知识》2016年第2期3-13,共11页张杨 
在中国古典诗歌向国外传播的进程中,李白的诗歌以其雄奇飘逸、自然率真的风格,获得了东西方不少学者的关注和青睐,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之一。本刊选登李白诗歌在德国传播的发轫以及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以飨读者。
关键词:诗歌传播 李白诗歌 德国 中国古典诗歌 自然率真 中国文化 朝鲜半岛 东西方 
意惬关飞动 篇终接混茫——读吴小如先生的《古典小说漫稿》
《文史知识》2015年第12期106-109,共4页李鹏飞 
《古典小说漫稿》所收吴小如先生论中国古典小说的文章,大都写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正是笔者一直所期许的,将小说论文写得跟小说一样好看,可以让人_鼓作气地看完。
关键词:中国古典小说 吴小如 混茫 五六十年代 
平淡真淳见风骨——悼念王运熙老师
《文史知识》2014年第5期72-77,共6页蒋凡 
2014年2月8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著名学者、复旦火学王运熙教授溘然逝世,灿星陨落,学人同悲。作为学生,我数十年来亲聆先生教诲,音容笑貌,宛在目前;耳提面命,言犹在耳,遽然阴阳两判,思之怆然,能无恸乎!一时哀痛惘然,思绪纷...
关键词:悼念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老师 风骨 平淡 著名学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