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

作品数:1539被引量:1317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冯全功张晶董晖葛金平徐敦广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安徽文学(下半月)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大数据背景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新创作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第5期9-10,23,共3页徐小娜 
大数据时代古典诗词的创作出现了计算机辅助作诗的软件,同时创作人员、发表平台和诗歌体式都有了新的变化,这给新时期古典诗词的创作带来了挑战和创新。
关键词:大数据 古典诗词 新创作 
中国古诗词中转喻的认知意象视角研究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年第2期104-106,共3页高景怡 王相峰 
本文主要通过展开以下几个角度,对中国古典诗词进行正面剖析:什么是转喻;事物部分和整体之间的转喻;事物部分和部分之间的转喻。意象是诗人们创作的重要方法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意象的分析,研究意象与转喻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传统修辞...
关键词:转喻 中国古典诗词 意象 修辞手法 
认知框架下隐喻和转喻的联系与区别——以中国古典诗词为例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第12期76-77,共2页汪雅丽 王斌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两种修辞格,也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认知模式。本文从认知的视角,系统地阐释隐喻和转喻的联系以及在认知机制、突显模式和认知功能等各个方面的区别。
关键词:隐喻 转喻 认知 联系 区别 
唯有一枝多情菊——论《红楼梦》菊花诗中文化因素的对译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第11期58-59,148,共3页李卉芳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英译本达九本之多,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译本是其中的成功之作。杨宪益先生是“主张用自由体译诗的最杰出的代表.他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十分强调忠实于原文的形象,认为翻译不要作太多的解释...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 《红楼梦》 文化因素 对译 菊花 古典小说 英译本 杨宪益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的欣赏被引量:2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4期82-83,共2页杨玉花 
古典诗词,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精神素养,为读者带来审美的能力。欣赏古典诗词,在了解山水田园、友情送别和咏史怀古三种诗词发展的历史和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缘境生情、状物移情、体贴物情,三个方面入手,融入诗词意境,借助对...
关键词:古典诗词 意象 意境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移情现象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6期127-127,共1页崔晨武 
审美移情说本是西方影响很大的一种美学理论,但是我们发现在我国古代文论中虽没有移情的说法,但与"移情"本质完全相同的其它说法,却是枚不胜举。尤其是一些感人至深的诗句正是由于移情的运用,使其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移情 审美 意境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象征性意象的研究综述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第12期15-16,共2页何燕 
用心理学专业的方法—象征意象的分析—来研究中国古诗词对心理学和文学都具有意义。该研究可以在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派关于"象征"的理论找到其理论基础,同时在文学研究中,有关"象"的评述也与之关系密切。对现有的古诗词意象研究成果...
关键词:意象 象征 诗词 
诗得意象自葳蕤——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被引量:1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第5期46-47,共2页潘胜权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生状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本文拟结合中国古典诗歌来具体阐述意象的分类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 意象 分类 意象表达的情感 
情系明月——简论中国古典诗词与月亮被引量:2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第4期65-65,共1页曾继凯 
“月”是中国古代诗歌中运用最广泛的意象之一。人们对月亮的关注,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精神和情感上的人文关怀。中国古代月亮诗词最常见的主题有三个:望月怀人、望月思乡、望月感慨,分别表现出人们的别离情、故乡情和沧桑感。
关键词:月亮 怀人 思乡 感慨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