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译

作品数:647被引量:811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李光赫邹善军林乐青吴世兰罗其精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延边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日语指示词的汉译——以“コ”、“ソ”和“这”的对译为中心
《现代语言学》2025年第2期101-107,共7页蔡雅雯 蒋敬诚 
日语指示词可分为近指、中指和远指三类,分别对应“コ·ソ·ア”系列。与日语的三分体系不同,汉语指示词一般是近指和远指的两分体系。这种差异使得日语和汉语指示词在翻译过程中难以简单地一一对应,常出现不对称现象。本文以芥川龙之...
关键词: 指示词 “コ·ソ·ア” 
晚清英汉、汉英双语词典对科举知识的互解与再构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41-50,181,182,共12页陈艳 元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晚清的双语词典(汉英、英汉)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9BZS061)。
晚清时期,以来华传教士为主体编纂的70余部英汉、汉英双语词典,收录创建了大量科举知识词条,对科举知识进行了对译互解与知识再构。从词汇语体内容看,主要涉及科举书面语核心术语、科举口语、科举俗语及谚语知识;从科举教育知识结构来看...
关键词:晚清 科举知识 双语词典 对译互解 知识再构 
译者资本对译介传播过程的影响——以瞿秋白译介实践为例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37-142,共6页胡茜 王建华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20JHQ032)。
根据布迪厄的资本理论,译者在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层面上的积累对其在译介活动中的表现有着决定性影响。借助资本理论研究瞿秋白的资本结构和类型,分析译者资本对译介作品传播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瞿秋白的译者资本以文化资...
关键词:译者 布迪厄资本理论 译介传播过程 瞿秋白 
电影《长津湖》英汉对译中的多模态话语视角赏析
《中国民族博览》2024年第9期220-222,共3页任孝瑜 
英汉对译中的多模态翻译研究是近年来翻译界关注较多的话题,本文通过对之前部分相关文献的分析梳理,认为在影视剧的翻译当中,多模态翻译话语视角的呈现颇受关注,基于这一发现本文着重对热映电影《长津湖》的英汉对译多模态话语视角进行...
关键词:影视作品英译 多模态翻译 文化输出 《长津湖》 话语视角 
日汉对译辞书《杂字类编》中的词语误认现象及成因
《辞书研究》2024年第2期72-81,I0002,共11页丁喜霞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项目“江户、明治时期日本所编汉语杂字文献调查与研究”成果。
《杂字类编》收录的汉语词以近代汉语口语词和俗语词为主,杂以部分文言词和方言词,也存在一些非“纯汉语”成分和词语误认现象。《杂字类编》中的词语误认现象主要有两种类型:误认非词形式为词、误认词语对应关系。导致词语误认的常见...
关键词:对译辞书 词语误认 文献来源 重新分析 不完善学习 
交流互通:历史上的民族语言文字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赵洁洁 
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民族理论特别是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影响,“共同语言”被视为民族最重要的特征,忽略了中国民族的多层次特质。古代中国,南北、东西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迁徙流动时有发生,各民族语言存在互相影响、相互兼用转用,例如回...
关键词:古代民族语 民族古文字 对译辞书 汉语 
基于知识建构与话语塑造的概念对译反思——以《史记》里的“中国”英译为例被引量:2
《中国文化研究》2023年第4期140-148,共9页付添爵 
江西省社科基金项目“记忆深描下《史记》英译传播之形象重构研究(21YY10)”;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大翻译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23AYY0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现代中国具有鲜明的翻译色彩,其记忆与形象离不开概念译名的承载与塑造。《史记》里不同的“中国”涵义在知识建构与话语塑造下化约为“中国—China”这一在本民族语者那里都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概念对译,实际上是将历史上复杂的“中国”...
关键词:概念对译 知识建构 话语塑造 《史记》英译 中国 
从对译语料看日语复合动词「―あげる」与汉语的对应关系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2023年第1期170-179,共10页刘馨怡 
1引言本文以日语复合动词「―あげる」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日对译语料库,对「―あげる」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翻译倾向等进行考察。通过检索语料库,可以发现大量包含「―あげる」的原例,说明其在日语中使用频率高。
关键词:あげる 日语复合动词 翻译倾向 对应形式 中日对译语料库 对应关系 汉语 
物性结构模式对汉语二语近义名词辨析效果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语言文字应用》2023年第4期61-71,共11页王兴隆 亢世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汉语词汇语义网络构建研究及多模态信息库建设”(23BYY13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融媒体汉语学习词典的语言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研究”(23AYY025);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重点项目“服务全球中文学习的多模态词汇语义系统知识库建设”(ZDI145-100);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基于场景分类和词群编码的HSK多模态词汇知识库的构建与实现”(21YH54C)资助。
基于两项平行实验,本文集中对物性结构模式的汉语二语近义名词辨析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物性结构辨析模式的效果显著优于近义词典辨析模式,而且,对前者的“辨异”信息进行输入强化之后,效果更加显著;物性结构辨析模式还能从整体上...
关键词:物性结构 近义词典 辨析模式 输入强化 对译类型 
基于乾隆“猓猡译语”的彝语东部方言历时音变考察被引量:1
《民族语文》2023年第5期121-128,F0003,共9页聂鹏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清代译音文献的彝语历时音变研究(21CYY040)”;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基于清代西南方志文献的彝语历时音变研究(YY20201)”阶段性成果。
“猓猡译语”是清代乾隆年间采录的彝-汉对译系列辞书,其中四册所记为彝语东部方言。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四册译语彝-汉对译规律及清代西南官话语音材料,分析270余年来彝语东部方言不同土语中出现的若干音变现象。
关键词:猓猡译语 彝-汉对译 彝语方言 历时音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