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家

作品数:475被引量:45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万京民康怀远陶德宗刘悦笛章海山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延边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儒家仁学思想的时代价值新探
《学理论》2024年第6期45-48,共4页刘宁 
由孔孟开创的仁学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儒家思想最闪光的内核;仁者有爱,仁者无恶,仁者有勇,仁者有孝,仁者有度;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他们关于仁的述说既是在讲仁之学,更是在求仁之道,而仁之道,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人伦关系之中。当代中国...
关键词:儒家  时代价值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推进中国佛教健康传承
《法音》2024年第11期59-60,共2页则悟 
王沪宁主席在本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对此次世界性的佛教盛会的举办表达了肯定与期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宗教工作,尤其是对佛教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让我们为之振奋、深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
关键词:中国儒家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佛教文化 礼仪习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王沪宁 宗教信仰 
中国儒家传统“和谐观”对社区社会工作的启示
《民风》2024年第11期0113-0115,共3页孙佳妮 
以儒家“和谐观”为核心思想的文化传统,强调人与自然、社会、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为现代社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启示。“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中庸之道”“仁爱互助”等儒家“和谐观”理念为社区社会工作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指导。本文...
关键词:儒家“和谐观” 社区社会工作 社区和谐建设 
深化世界各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法音》2024年第11期25-25,共1页郑筱筠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华文化、中华...
关键词:中国儒家文化 佛教传入 佛教文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深度融合 交流互鉴 中华文化 道家 
中法文明交流对话、互鉴启迪的一个样本——《孔子或君主之学》中文版出版
《国际汉学》2024年第4期M0004-M0004,共1页叶枝梅 
Confucius ou La science des Princes是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贝尼耶(François Bernier,1620-1688)以1687年耶稣会士柏应理等著的拉丁文本《中国哲学家孔夫子》(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为底本翻译成法文,向欧洲读者系统地介绍中...
关键词:交流对话 中国儒家思想 耶稣会士 弗朗索瓦 柏应理 张思远 
鲁迅为革命学柔道
《文史博览》2024年第1期37-37,共1页张达明 
鲁迅于1902年3月从上海赴日本留学,进入东京弘文学院普通科学习。东京弘文学院是一所私立学校,所授课程为日语和西方科学知识。该校对中国儒家文化极为尊重,还特别规定每年的9月28日为“孔子诞辰”,让中国学生去孔子庙行礼。在日本,鲁...
关键词:私立学校 中国儒家文化 一所 同乡会 柔道 嘉纳治五郎 孔子庙 日本留学 
苦乐人生:梁漱溟先生与孔子被引量:1
《走进孔子(中英文)》2023年第6期64-68,共5页梁钦元 
2023年10月15日,“梁漱溟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座谈会”在西南大学召开。梁漱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在近百年的人生历程中,梁漱溟先生恪守“独立思想,表里如一”的信条,致力于中国儒家文化研究、乡村教育和建...
关键词:中国儒家文化 周年纪念 梁漱溟先生 纪念文章 乡村教育 个人命运 毕生精力 独立思想 
中国儒家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
《海外英语》2023年第18期145-148,共4页姚瑶 刘寒雨 
2020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融入研究”(课题编号:2020JDKT172)。
文章基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背景,首先阐述了儒家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并通过综合实际调研,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者有机融合的对策与建议,以期能为当前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
关键词:儒家文化 大学英语 融入 
自律与智慧之源——论中国儒家的“听文化”
《国际儒学(中英文)》2023年第3期27-38,177,共13页韩博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20世纪中国史学通史》”(17ZDA196)。
《乐记》是中国先秦儒家“听文化”最高峰的侧面之一,另一侧面是“孔门儒学”。儒家“听文化”具有双重历史效果,一是构造权威,二是引起争鸣。科举制与“前科举制”的重要区别在于对“听文化”的态度,中古儒家选材从“综合考察”到“试...
关键词:听文化 先秦儒门经典 中古儒家选材 儒家乐学 当代中国儒学哲学教育 
论中国儒家文化中的耻感伦理及其现代性转化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3年第2期109-110,共2页刘宇 
本尼迪克特曾将东西方的伦理形态归结为“耻感伦理”与“罪感伦理”两种模式,并指出,“真正的耻感文化依靠外部的强制力来做善行。真正的罪感文化则依靠罪恶感在内心的反映来做善行”。中国儒家文化传统存在着源远流长的耻感伦理,它不...
关键词:中国儒家文化 伦理形态 现代性转化 君子人格 伦理秩序 儒家文化传统 集体主义文化 罪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