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我

作品数:300被引量:13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延斌王成进付文中谈凤霞魏祯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桐乡市濮院小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其他各国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社会、他人与自我:《月宫》的符号互动论解读
《外国语文研究》2019年第5期23-30,共8页王海波 李金云 
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符号互动论视域下保罗·奥斯特小说研究(19D009);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符号互动论视角下当代美国犹太小说研究(2019HB0020B);武汉科技大学高水平项目培育计划“当代美国犹太小说的文化记忆研究”项目(W201903)
奥斯特小说《月宫》中,主人公弗格的自我与身份先后经历两次崩溃与重构。运用符号互动论观点分析弗格的这些经历,可以发现,在其自我和身份的瓦解与重构过程中,社会和他人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其自我内部也存在“镜中自我”“印象...
关键词:《月宫》 保罗·奥斯特 符号互动论 
《洛丽塔》文学伦理学特征解读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第8期106-106,共1页邵华妮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俄裔美国作家,被誉为20世纪英语语言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小说《洛丽塔》主要讲述了一位中年男子与一位12岁少女之间扭曲的爱情故事。本文对小说中所呈现的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进行文学伦理学分...
关键词:《洛丽塔》 文学伦理学 人与社会 人与自我 
论戈迪默《新生》中的三重伦理关系被引量:2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61-166,共6页胡忠青 蔡圣勤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下20世纪南非英语小说研究"(14BWW075)
南非作家纳丁·戈迪默的最后作品《新生》没有沿袭她以往作品的反种族隔离主题,而是讲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白人中产阶级家庭在后种族隔离时代获得第二次生命的故事。该故事向我们展现了当下南非人的生活,尤其是白人家庭错综复杂的伦...
关键词:戈迪默 《新生》 伦理关系 人与自然 人与他者 人与自我 
坚守那些应该要坚守的东西
《作文通讯(高中版)》2015年第2期13-17,共5页吴莹珩 
如果我们意识到人不仅仅只是活着,那么必定会对现实的生存状态进行质疑,进行叩问。在寻觅答案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白了什么是生存中必需的、必要的,什么是不可丧失的,由此才会去坚守。关注生存,就是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
关键词: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 人与自我 耐人寻味 心灵家园 活着 寻觅 
诗人与自我——谢默斯·希尼的一点启示
《诗选刊》2012年第3期13-13,共1页谷禾 
作为生活在20世纪后半叶的北爱尔兰诗人,谢默斯·希尼承受着比其他地区和时代的诗人更严酷的生存和美学考验,这当然源于北爱尔兰所独有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冲突和悖论,这种冲突在当时北爱尔兰很多地方甚至直接演变成了持...
关键词:谢默斯·希尼 北爱尔兰 诗歌写作 经济的 冲突 欧洲文明 悖论 挖掘 历史 文化 
《鸟·兽·花》:20世纪诗歌文本的重要个案被引量:1
《诗歌月刊》2007年第12期53-54,共2页潘灵剑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其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虹》、《爱恋中的女人》、《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等,一直以来争论不休,
关键词:劳伦斯 诗歌文本 象喻世界 人与自然 文明 人与自我 人格化 体系性 个案 宇宙生命 
三重关系“失衡与平衡”的演绎——《白鲸》生态批评解读被引量: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第6期96-99,共4页付文中 胡泓 
被D.H.劳伦斯称为"无人能及的海上史诗"的麦尔维尔的《白鲸》,是美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对其评价历来颇有异议。文章拟用生态批评的方法,以生态学所关注的三个层面——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人与自我的关系为参照体系,在地...
关键词:人与自然 人与人/社会 人与自我 失衡与平衡 生态批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