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格助词

作品数:69被引量:4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许慈惠严娟娟刘明关瑜王睿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长江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黎明职业大学学报》《休闲》《牡丹江大学学报》《商业文化(学术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浙江省外文学会专题研究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功能性质视阈下的虚词多义特性再研究--以日语格助词为例被引量:1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120-128,共9页许慈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本质义理论框架下的日语格助词研究”(17BYY191)。
相对于实词指称对应事物,其多义通过中心义的语义扩展认知操作派生而得,中心义也是多义之一这一现象来说,虚词则以标示实词或语句之句法成分与其他句法成分的语法关系之语法功能标记为己任,其上位抽象的本质义即是所标记的语法关系义,...
关键词:虚词 本质义 基本层次范畴多义 化身/变异 
日语格助词「まで」的本质义及多义再研究——基于「Bまで」名词的语义特征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21年第1期1-8,共8页许慈惠 赵鑫 朴仙灵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本质义理论框架下的日语格助词研究”(17BYY191);上海市Ⅰ类高峰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建设项目(沪教委高[2014]44号);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一届导师学术引领立项项目“日语处所义格助词研究”(201601023)的阶段性成果。
本研究基于日语格助词本质义理论假设,做了以下工作:1)考证格助词「まで」抽象上位的本质义为与格助词「から」表示的移动起点之后的整个"离场宽幅矢量+其极限点"两个部分;2)考证「まで」的多义并非源于先行研究所主张的仅是事物"极限点...
关键词:日语格助词「まで」 本质义 离场宽幅矢量+其极限点 多义 
日语格助词“と”的本质义及句法语义研究被引量:1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87-95,共9页许慈惠 朴仙灵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本质义理论框架下的日语格助词研究”(17BYY191)。
日语格助词作为语法功能词先天性地具有语法本质义,在"名词+格助词+谓语"的句式中表示名词格成分与谓语之间的语法关系。本研究假设格助词"と"在"名词等+と+谓语"句式中的本质义为接在名词等后,以"と"格成分补充谓语信息。根据"と"格语...
关键词:格助词 本质义 “と”格 直接补充 间接补充 必需补充 非必需补充 
日语格助词「で」的本质义与基于句法语境的多义对应--基于BCCWJ语料库的句法语境统计分析被引量:8
《外语电化教学》2018年第5期83-90,共8页许慈惠 蔡妍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本质义理论框架下的日语格助词研究”(项目编号:17BYY19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日语"名词+格助词+谓词"句式中的格助词作为语法功能词之虚词,表示其所接名词与谓词之间不依赖于句法语境的、抽象的语法关系,这一语法关系正是格助词的本质义。而多义只是本质义在多种句法语境中的具现,是对应多种句法语境的语义作用...
关键词:本质义 凭借 句法语境 多义 
日语格助词カラ的本质义考察——基于格助词本质义理论被引量:6
《外国语》2017年第6期29-39,共11页许慈惠 朴仙灵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本质义理论框架下的日语格助词研究"(17BYY191);上海市Ⅰ类高峰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建设项目(沪教委高[2014]44号)
日语格助词在"名词+格助词+谓词"的结构中表示名词与谓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天生具有不依赖句法语境的、抽象的本质义,在名词与谓词的语义特征及相互作用下会产生多义,而这些多义之间既非孤立,也并非是源于原型义的派生,它们只不过是本质...
关键词:“名词+カラ+谓词”结构 本质义假设 化身 移动起点+为移动继续(发展变化)留下矢量 离场矢量 
对比语言学视角下比较研究蒙古语和日语格助词的教学意义
《内蒙古教育(B)》2017年第10期49-50,共2页赛音乌其拉图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对比语言学视角的蒙古语和日语语法范畴比较研究》(批号:16BYY182)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负责人:赛音乌其拉图
本文以对比语言学基本理论为视点,在梳理以往研究蒙古语和日语格助词主要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对比蒙古语和日语格助词的可行性及其教学意义。
关键词:蒙古语 日语 格助词比较 教学意义 
日语格助词「へ」的多义认知被引量:4
《外语电化教学》2012年第5期24-30,共7页许慈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日语词汇语法研究"(项目号:10FYY021);2011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点科研项目"汉日语言对比系列研究"(项目号:kx161031);2013年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汉日语语法特征的语言类型学研究"(项目号:13ZS04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日语格助词「へ」多义产生的心理认知机制,分析它的原型义及派生义的由来。空间性移动的方向是「へ」的原型义,「へ」的前项名词永远是后项动词移动的未及之地。「へ」意味着移动处于途中,尚未完成。时间作...
关键词:移动方向 未达 时间移动 作用对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