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金森诗歌

作品数:258被引量:18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保安杜明甫李丽波刘守兰王金娥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中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学—其他各国文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理性批判到语言实验——狄金森诗歌中的融合性思维景观和“性灵”世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2期79-87,237,238,共11页李应雪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21AWW001)。
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营造了主体性思维景观和个体化审美空间。主体性思维融感性与“慧性”于一体,打造感知和体察世界的“融合性思维图景”;审美空间是个体情感和情趣塑造的性灵世界。在其诗歌中,物是物自体而非康德...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理性批判 语言实验 融合性思维景观 性灵世界 悬置 
认知视阈下狄金森诗歌的隐喻研究——以《蜘蛛捧着银色的小球》为例
《景德镇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30-34,共5页王博 
安徽三联学院校级科研创新平台项目(PTZD2021003);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SK2021A0812)。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承载的是人们的认知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并由此发展了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两个被学界所熟知的理论以解释隐喻中的认知机制。借助这两个理论,本文详细研究了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概念隐喻的含义及其认知构建过...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概念隐喻 概念整合 诗歌隐喻 
声音的意义: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声音诗学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78-83,共6页李玉婷 
2019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AHSKZ2019D015)。
声音诗学是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重要特征。狄金森众多基于声音的诗歌显示了一种声音美学:依托具有音乐性的赞美诗格式,狄金森利用英语语音特征,即元音、辅音与拟声词等音韵的象似性使其诗歌产生噪声美学和符合文本意义的声音质感。...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声音诗学 视觉的声音 听觉的陌生化 象似性 
编辑与文本再造:文德勒的《花朵与漩涡:细读狄金森诗歌》简论
《外国语文研究》2022年第2期20-26,共7页孙昊 
本文从文本与编辑的视角重新审视海伦•文德勒的《花朵与漩涡:细读狄金森诗歌》(2010)。作为诗歌细读者,文德勒始终对诗歌文本的形态变化感有兴趣,《花朵与漩涡》书中,文德勒在两条路径上充分展演了一首诗是如何运作的,一是诗歌如何从起...
关键词:海伦•文德勒 艾米莉•狄金森 文本 编辑 《花朵与漩涡:细读狄金森诗歌》 
拒绝平庸——狄金森诗歌发表鲜为人知的历程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21年第1期80-85,共6页薛玉秀 陈爱敏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艾米莉·狄金森的悖论诗学研究”(项目编号18WWB001)的阶段性成果。
迄今为止,学界对美国诗人狄金森及其诗歌研究成果已经十分丰硕,但少有学者关注这位诗歌才女生前诗歌发表的艰难历程。本文通过史料考证,认为诗人经历了积极发表、渴望作品得到公众认可从而实现其成为诗人的梦想,到遭受来自家庭、社会、...
关键词:狄金森 诗歌发表 自我发表 
论狄金森诗歌中的精神生态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87-90,共4页吴业清 敖倩影 
2020年度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艾米莉·狄金森生态诗学研究”(GXAZY2020KYB009)。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诗歌史上一个“反叛的幽灵”。她的诗歌主题丰富,用素朴的语言洞察整个世界,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对社会人性泯灭、扭曲产生忧虑,渴望灵魂得到救赎、期盼重获爱的功能。
关键词:精神生态 狄金森 诗歌:反叛 
论狄金森诗歌中独特的叙事视点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18-22,共5页刘保安 
叙事视点是美国现代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在他的《<淑女画像>序言》中提出的。狄金森选择被边缘化的人物如儿童、妇女、死者、失败者、饱受痛苦的人作为叙事视点有助于她攻击主流文化,向世俗和传统开战,也有助于展现她对人生、社会、宗教...
关键词:狄金森 诗歌 叙事 视点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东方思维
《汉字文化》2019年第22期82-84,99,共4页薛玉秀 
2016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艾米莉·狄金森的东方情结研究”(编号:2016SJB750036);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艾米莉·狄金森的悖论诗学研究”(编号:18WWB001)的阶段性成果.
在美国的十九世纪时期,诗坛出现了一颗巨星,她以其独特的风格、神秘的姿态在寂寞与孤独中完成了一首首蕴含着深刻哲理的诗作。她就是艾米莉·狄金森。她的名作《篱笆的那边》语言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但是越读你会发现其中的含义耐人...
关键词:狄金森 东方诗性思维 视觉美学 
狄金森诗歌中的修辞偏离及其审美惊奇效果被引量:2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87-93,共7页郭薇 辛红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道德经》在美国的译介与接受研究”(14BYY025);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比较哲学视阈下安乐哲《中庸》英译研究”(17YBA421)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有悖传统的句法,形态各异的标点,富有个性的诗歌韵律等,使她在诗坛上别树一帜,自成风格。狄金森诗歌立足修辞偏离与审美惊奇体验,具有诗体形式偏离、诗歌语法偏离和诗歌意象偏离三个方面的创作特征,并由此产生令人...
关键词:狄金森 诗歌 修辞偏离 审美惊奇 
认知诗学视域下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隐喻分析被引量:11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1-6,共6页何中清 赵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融通中外的外宣翻译话语建构及其接受度调查”(项目编号:16YJC74009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精品文科项目“外语学科创新发展与跨学科交叉研究”(项目编号:FRF-BR-18-003B)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认知诗学是语言学、文学和认知科学的界面研究。本文在认知诗学视域下,探讨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死亡'隐喻在语篇中的呈现和发展方式及其语言表达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在身份构建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狄金森经常通过拟人格将'死亡'...
关键词:认知诗学 “死亡”隐喻 狄金森 诗性隐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