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金森诗歌

作品数:257被引量:18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保安杜明甫李丽波刘守兰王金娥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中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狄金森诗歌J511翻译对比赏析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4年第10期82-84,共3页赵红辉 
2022年度广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文本视域狄金森诗人形象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美国诗人狄金森是我国研究者二十多年来重点关注的作家,她去世一百多年来其作品引起全球学者的浓厚兴趣和多角度研究。本文以约翰逊版狄金森诗歌J511的江枫译本和蒲隆译本为例,从标题、韵律、破折号及首字母大写、归化异化等方面对两个...
关键词:狄金森 诗歌翻译 对比赏析 
从理性批判到语言实验——狄金森诗歌中的融合性思维景观和“性灵”世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2期79-87,237,238,共11页李应雪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21AWW001)。
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营造了主体性思维景观和个体化审美空间。主体性思维融感性与“慧性”于一体,打造感知和体察世界的“融合性思维图景”;审美空间是个体情感和情趣塑造的性灵世界。在其诗歌中,物是物自体而非康德...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理性批判 语言实验 融合性思维景观 性灵世界 悬置 
认知视阈下狄金森诗歌的隐喻研究——以《蜘蛛捧着银色的小球》为例
《景德镇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30-34,共5页王博 
安徽三联学院校级科研创新平台项目(PTZD2021003);安徽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SK2021A0812)。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承载的是人们的认知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并由此发展了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两个被学界所熟知的理论以解释隐喻中的认知机制。借助这两个理论,本文详细研究了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概念隐喻的含义及其认知构建过...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概念隐喻 概念整合 诗歌隐喻 
开放之态、含混之美、语言之贵、道家之思——论狄金森诗歌的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
《语言与文化论坛》2023年第2期94-102,共9页刘欣 王璐 
2022年度暨南大学一流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中国语言文化(MTI)”(项目编号:2022YKC008)的阶段性成果。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语言洗练丰凝,形式新颖奇特,内容寓意深刻,百年来一直是国内外学界探讨争鸣的热点。虽然狄金森身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2个时期,但不少学者认为她堪称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然而,随着学界进一步对其诗歌悖论性、...
关键词:狄金森诗歌 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 多元 含混 道家哲思 
声音的意义: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声音诗学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78-83,共6页李玉婷 
2019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AHSKZ2019D015)。
声音诗学是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重要特征。狄金森众多基于声音的诗歌显示了一种声音美学:依托具有音乐性的赞美诗格式,狄金森利用英语语音特征,即元音、辅音与拟声词等音韵的象似性使其诗歌产生噪声美学和符合文本意义的声音质感。...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声音诗学 视觉的声音 听觉的陌生化 象似性 
孤独中的生命告白——论狄金森诗歌中的生命意识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3年第3期14-19,共6页胡雅玲 胡思盼 
武汉工程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孤独中的生命告白——论狄金森诗歌中的生命意识”(CX2021399)。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末美国杰出的浪漫主义女诗人,她是位优秀的生命歌者,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抒写生命之歌。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社会时代背景让她对于自由、孤独、死亡有了超越那个时代的看法,对于人的生命有了穿透性的认识。在挣脱...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生命意识 孤独 死亡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变异特征分析被引量:1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年第9期52-57,共6页车明明 刘淑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比较诗学视域下中西译学核心话语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1YJA740003)。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手段,变异通过背离语言常规使得语言更具表达力。变异不仅能强化诗歌的主题,也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审美体验。狄金森是与惠特曼比肩的美国现代主义诗人,其诗歌大量使用变异语言,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文体特征。从书写变异...
关键词:狄金森 变异 语言常规 背离 
编辑与文本再造:文德勒的《花朵与漩涡:细读狄金森诗歌》简论
《外国语文研究》2022年第2期20-26,共7页孙昊 
本文从文本与编辑的视角重新审视海伦•文德勒的《花朵与漩涡:细读狄金森诗歌》(2010)。作为诗歌细读者,文德勒始终对诗歌文本的形态变化感有兴趣,《花朵与漩涡》书中,文德勒在两条路径上充分展演了一首诗是如何运作的,一是诗歌如何从起...
关键词:海伦•文德勒 艾米莉•狄金森 文本 编辑 《花朵与漩涡:细读狄金森诗歌》 
狄金森诗歌中的自然生态美
《文学教育》2022年第10期53-55,共3页吴业清 
2021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艾米莉·狄金森生态诗学研究”(2021KY1516);2020年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艾米莉·狄金森生态诗学研究”(GXAZY2020KYB009)。
19世纪传奇女诗人狄金森作品内容广泛,角度新颖、意蕴深远,倡导一种万物平等,和谐共生的生态观。这种生态观打破了人与非人的有界性,从其诗作可以发现万紫千红的自然跳跃之美,可以捕捉动静结合的协调之美,可以体会物我两忘的生命之美。
关键词:狄金森诗歌 自然生态 和谐诗歌 
个体与超越:艾米丽·狄金森诗歌的超验主义特性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98-102,共5页姚秀娟 
2020年度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深层生态视域下的美国超验主义思想研究(项目编号:TJWW20-002)。
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丽·狄金森没有直接参与超验主义思想论争,但是她却受到了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狄金森对超验主义批判性的吸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灵性自然、超越俗见以及孤独体验。三者已由爱默生深化,并且由梭罗实践。狄金...
关键词:美国超验主义 狄金森诗歌 灵性自然 孤独体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