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麦

作品数:104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相关作者:刘玉平王楠朱月阿荣娜黄艳辉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松川雷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上海诚淘机械有限公司宁波江北阜欣食品机械有限公司成都锦汇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烧麦:内蒙古引以为傲的美味
《中国食品》2025年第3期137-137,共1页钱振红 
烧麦是中国的一种传统面食,有稍麦、捎卖、肖 米、烧梅、开口馒头、鬼蓬头等别称。虽同为带馅食 品,但烧卖和包子、饺子不同,它是开口的。 关于烧麦的起源,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元世祖忽必烈宴请大臣时,厨师误将包子做成开口形 状,...
关键词:元世祖忽必烈 包子 馒头 饺子 传统面食 美味 厨师 内蒙古 
文化认同视域下烧麦传说叙事的建构与重塑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刊》2025年第1期134-139,共6页王琦 
烧麦作为源于呼和浩特的特色美食,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时至今日,烧麦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传播内蒙古味道的一个饮食文化符号。在农牧交错的多民族地区发源的烧麦,其背后的传说多种多样,烧麦传说的构建展现了历史上各族人民在归化城交...
关键词:烧麦 传说叙事 文化记忆 文化符号 
烧麦
《初中生辅导》2024年第25期37-37,共1页陈柏清 
烧麦,这个名字看着就自带香味。新收的麦子磨面,做的烧麦最好吃。那些年和父母生活在乡村,每当新麦成熟,都要做一次烧麦,仿佛是在检验麦子的好与坏,也算是新一年耕种的头喜。六月的麦子,每一粒都是年轻的面孔,饱满又泛着热情的光。一垛...
关键词:麦子 磨面 快乐 
吴华侠 从烧麦褶子里捏出老字号传承
《中国人大》2024年第16期45-45,共1页徐航 
一个烧麦要不大不小,重量在40克左右;烧麦面皮以毫米为单位衡量,边缘0.5毫米、中心1毫米……在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前门都一处餐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华侠手中,一屉口感鲜香的烧麦,要经过16道工序的锤炼,才能被端上餐桌。“我有点倔,想...
关键词:老字号 北京前门 产品质量 吴华 高楼大厦 
烧麦
《党建文汇(下半月)》2024年第7期61-61,共1页陈柏清 
烧麦烧麦,这个名字看着就自带香味。新收的麦子磨面,做的烧麦最好吃。那些年和父母生活在乡村,每当新麦成熟,都要做一次烧麦,仿佛是在检验麦子的好与坏,也算是新一年耕种的头喜。六月的麦子,每一粒都是年轻的面孔,饱满又泛着热情的光。...
关键词:麦子 磨面 快乐 
“德顺源”烧麦文化空间生产:从特色饮食到饮食文化空间被引量:1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1-7,共7页田春丽 宋河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域旅游发展中内蒙古地区旅游符号特色优势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1BJY201。
以国家级非遗美食烧麦为例,基于相关文献分析以及对呼和浩特市多家“德顺源”烧麦馆的实地调研,解析特色饮食带动形成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的演变历程,剖析以地方饮食文化传承为基础的特色饮食文化空间生产机制。研究认为:从特色饮食到饮食...
关键词:饮食文化空间 空间生产 特色饮食 烧麦文化空间 
消费者视角下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以呼和浩特烧麦为例被引量:1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1-5,共5页陈煜茹 郑武嘉欣 阿荣娜 
以呼和浩特烧麦为例,通过访谈与观察法探析消费者视角下的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路径。研究发现,消费者在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日常消费中实现持续生产,在...
关键词:饮食类非遗 生产性保护 消费者 烧麦 
做烧麦
《小主人报》2023年第12期15-15,共1页章文子钰 钟春红(指导) 
昨天,阿姨送给我们一盒刚做好的烧麦。棕色的糯米中夹杂着一些褐色的肉糜、绿色的豌豆、红色的胡萝卜丁、金黄色的玉米粒,还有外面那一层白得透亮的面皮,让我忍不住口水直流。我拿起一个烧麦,咬了一大口,满嘴的肉香与米香,荤素搭配,营...
关键词:荤素搭配 肉糜 面皮 玉米粒 肉香 糯米 金黄色 美味 
烧麦花
《格言(校园版)》2023年第22期64-64,共1页杜莹 
南北方的烧麦为什么不一样
《晚晴》2023年第5期52-54,共3页念缓 
白生生的筋道面皮,包上晶莹剔透的糯米,夹杂上软糯浓郁的蘑菇丁,再来些浸得油亮亮的肉末--烧麦,那真是神采奕奕地在中国早餐界叱咤了数百年。从古至今,烧麦稳坐交椅,盛宠不衰,从南到北,烧麦七十二变,打开方式层出不穷。所以,剥开那层透...
关键词:打开方式 七十二变 面皮 交椅 糯米 早餐 肉末 南北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