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排斥

作品数:1369被引量:7152H指数:4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野张珊珊张登浩董妍方巍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作者=张珊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网络社会排斥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心理月刊》2024年第3期65-68,共4页齐晗 张珊珊 周铭宇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DHA210344)
目的探究网络社会排斥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以及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网络社会排斥问卷(OSEQ)、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981名大学生进行测...
关键词:网络社会排斥 抑郁 核心自我评价 领悟社会支持 
社会排斥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双路径模型
《教育生物学杂志》2023年第5期373-378,383,共7页刘致宏 张珊珊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HA210344)。
目的探讨社会排斥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社会排斥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教师支持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61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中介和调节效应检验,并使用Bootstrap法估算置信区间。结果...
关键词:社会排斥 核心自我评价 教师支持 自杀意念 
社会排斥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抑郁倾向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134-137,共4页吴涵玉 张珊珊 韩晶晶 
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多维逆境视角下中学生抑郁倾向精准识别及干预策略研究”(项目编号:DHA210344);2021年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社会逆境背景下研究生心理危机及防范对策研究”(项目编号:YJSJG320210061)。
为明确社会排斥对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抑郁倾向的影响,以及社交焦虑和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与调节作用,通过大学生社会排斥问卷、交往焦虑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对500名有留守经历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相关分析表...
关键词:留守经历大学生 社会排斥 社交焦虑 抑郁倾向 消极应对 
奖惩分配情境下社会排斥对儿童第三方利他倾向的影响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1期41-50,共10页张野 张珊珊 路婧一 张北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欺凌治理视域下中小学生校园排斥预防与干预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BHA180128)。
大量研究发现第三方利他倾向既包括对受害者的补偿也包含对违规者的惩罚。本研究采用第三方奖惩任务探讨社会排斥对第三方利他倾向的影响。实验1结果发现,8~9岁儿童在奖励情境中的利他性补偿和利他性惩罚额度最高,受组内排斥的分配者对...
关键词:第三方利他倾向 社会排斥 奖惩分配 第三方补偿 第三方惩罚 
社会排斥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正念与交往焦虑的多重中介作用被引量:5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第6期17-23,共7页田欣卉 张珊珊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L19AGL004).
采用大学生社会排斥问卷、五因素正念量表、交往焦虑量表以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836名在读大学生进行施测,考察社会排斥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以及正念和交往焦虑在两者间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大学生交往焦虑、抑郁得分显著低于...
关键词:社会排斥 正念 交往焦虑 抑郁 
现实到虚拟:双情境背景下青少年社会排斥的结构探析被引量:4
《当代青年研究》2021年第1期74-78,共5页张野 张珊珊 苑波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欺凌治理视域下中小学生校园排斥预防与干预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BHA180128。
社会排斥是个体被他人或团体拒绝或排斥的现象。在社会排斥中,被排斥者的归属感与关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排斥者会出现敌意、攻击行为。社会排斥是影响青少年认知、情绪及行为积极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实施排斥角度,现实排斥从拒绝、...
关键词:社会排斥 现实排斥 网络排斥 结构探析 青少年 
不同程度的社会排斥情境对儿童程序公平感的影响被引量:2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第4期94-100,共7页张野 张珊珊 冯春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BHA180128)。
采用相互认识范式和程序公平感任务,从有、无发言权角度考察不同社会排斥程度情境下6~10岁儿童程序公平感。结果发现:在有、无发言权条件下,单独被排斥组被试程序公平感显著多于共同排斥组和接纳组;在有、无发言权条件下,10岁组被试的...
关键词:社会排斥程度 程序公平认知 程序公平行为 群体关系 发言权 
社会排斥对儿童基本需要的损害:排斥者身份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130-135,共6页张野 张珊珊 孙宇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BHA180128);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重大科研孵化项目(ZD201718);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JG18CB413)。
采用实验法探讨不同社会排斥程度对儿童基本需要的损害。实验1选取208名8~11岁儿童,采用网络掷球范式考察不同排斥程度对儿童基本需要的影响。实验2选取98名9~10岁儿童,在实验任务中加入熟悉人/陌生人的排斥者身份变量考察不同社会排斥...
关键词:完全排斥 部分排斥 基本需要 熟悉人 陌生人 
社会排斥危机对儿童欺骗行为的影响:归属需要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95-102,共8页张珊珊 张野 陈萌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欺凌治理视域下中小学校园排斥预防与干预体系建构的实证研究”(BHA180128)。
考察社会排斥危机对儿童欺骗行为的影响以及归属需要的调节作用。实验一采用偶然排斥任务和问题解决数字矩阵任务,考察社会排斥危机对儿童欺骗行为的影响;实验二采用归属需要问卷筛选高水平、低水平归属需要的被试,进一步考察归属需要...
关键词:校园欺凌 社会排斥危机 利团体欺骗行为 利个人欺骗行为 归属需要 
不同社会情境对儿童奖惩分配公平性的影响被引量:4
《心理科学》2018年第5期1151-1157,共7页张野 张珊珊 刘兰馨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国家一般课题"欺凌治理视域下中小学生校园排斥预防与干预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BHA180128)的资助
研究采用个体-偶然排斥范式和第三方奖惩分配范式,从行为与判断两方面考察不同社会情境下8~9岁儿童奖惩分配公平性。结果发现:(1)被排斥组被试的奖惩分配公平性行为、判断显著多于被接纳组。(2)9岁组被试的奖惩分配公平性行为、判断显...
关键词:社会排斥 奖惩分配公平性 分配公平性行为 分配公平性判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