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范畴

作品数:834被引量:907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建次普慧管才君邱美琼李修建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扬州大学南昌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文学评论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学批评史中的鲁迅遗产被引量:3
《文学评论》2016年第2期5-8,共4页孙郁 
中国古代有自己特别的文学批评传统,审美范畴是自成体系的。现代以来,文学形态发生变化,从文章学层面剥离开来,传统的审美范式渐显锈色。批评的内涵与功能开始与复杂的文化语境联系在一起,西学的因素加大。鲁迅留学日本的时候,对于文学...
关键词:鲁迅文学 文学批评史 文章学 审美范式 文学形态 审美范畴 政治生活 文化经典 锈色 萧红 
佛教思想与文学性灵说被引量:7
《文学评论》2012年第2期139-148,共10页普慧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与汉魏六朝文学思想研究"(批号:04BZW008;免于鉴定证书号:2010058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一等)项目"中古文学理论范畴与佛教"(批号:20060390168)的结项成果之一
文学性灵说是中国文学思想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范畴。性灵说最早由南朝刘宋时期著名的崇佛文人范泰、谢灵运、颜延之、何尚之等提出。其思想渊源众多,先秦以来的本土思想、以及佛教的佛性论思想和"识神"说,都对性灵说的提出产生了重...
关键词:文学思想史 佛教思想 性灵说 审美范畴 文学创作 刘宋时期 思想渊源 审美意蕴 
明末清初尚朴的文学思潮
《文学评论》2010年第4期94-99,共6页章建文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F07-08D45);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9SK343)成果之一
"淡"作为文学审美范畴确立于晚唐,到宋时尚"淡"发展成为主流的文学思潮。明代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尚"朴"思潮延续了宋代以来尚"淡"思潮,但受心学影响,重视"真"而忽视"用",受人诟病。明末清初皖江作家受时代与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不仅...
关键词:文学思潮 明末清初 “朴” 唐宋派 审美范畴 公安派 竟陵派 “用” 
《文心雕龙》审美范畴的佛教语源被引量:15
《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76-83,共8页普慧 
作者主持的2004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佛教与汉魏六朝文学思想研究"(批号:04BZW008)的结项成果之一
《文心雕龙》有许多重要的术语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些术语,或直接从佛教哲学中引入,保持其原有的语义,如般若、圆通、物色;或根据佛教原意又加以创造组合,形成既有佛教哲学基础又有文学审美功能的双重范畴,如性灵、体性;或原为中...
关键词:《文心雕龙》 佛教哲学 审美范畴 语源学 文学领域 审美功能 哲学基础 发生学 
论“寄”的审美特征——关于一个古典美学重要范畴的文化考察被引量:5
《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137-146,共10页詹福瑞 赵树功 
“寄”是一个未被研究者注意的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它因魏晋以来文人的探索和玄学“应物无累于物”等思想的影响而逐步在六朝时期确立。其美学特征有四点兴寄,审美流程的必然;遣寄,偶然外的主动;显象与含蓄;物我统一的期待。这一审美范...
关键词:古典美学 审美范畴 文化考察 审美特征 六朝时期 美学特征 审美流程 生命状态 艺术手法 研究者 
“词味”论析要被引量:1
《文学评论》2005年第3期47-53,共7页陶礼天 
“味”是中国古代文论、古代美学中的核心审美范畴之一,就研究现状而言,学术界对“诗味”论等研究较多,而对“词味”论研究不足。本文从原材料出发,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古代词学理论批评中的“词味”论,以之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关于词的...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论 审美范畴 古代美学 研究现状 理论批评 审美理想 创作原则 批评内容 密切联系 表现方法 独特性 “味” 学术界 原材料 诗味 词学 尊体 
评吴功正著《六朝美学史》
《文学评论》1996年第3期148-152,共5页霍松林 
评吴功正著《六朝美学史》霍松林吴功正撰著的六十万言《六朝美学史》(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以六朝这一复杂多变而又丰富多彩的美学史时期为研究对象,独立建构成一部具有完整体例的美学史著,填补了一项空白。本书在许多方面突破性的...
关键词:中国美学史 吴功正 审美范畴 美学思想 审美理想 社会风习 演变轨迹 审美观念 形成原因 物质环境 
审美范畴的历史运动被引量:1
《文学评论》1993年第1期32-37,共6页于培杰 
审美范畴如何分类?美学界众说纷纭,大致说来有三种: 第一种是将审美范畴成对列出,如优美和壮美、崇高和滑稽、悲剧和喜剧等等。这种划分使每对范畴富有对比性,易于区别,总体上却显得混乱。如壮美和崇高有何不同?滑稽和喜剧差异何在?均...
关键词:审美范畴 实践主体 滑稽 历史运动 壮美 喜剧 客观对象 旧制度 社会力量 辩证运动 
古典文艺审美学的历史结构:诸种合力的规范被引量:2
《文学评论》1989年第6期98-109,共12页吴功正 
审美文艺素质的确认是一种结构的静态研究,而结构的形成则是诸种合力的规范结果。结果是过程的最终体现,体现为历史的动态型结构。所以,审美文艺学的本体是动态化的。
关键词:文艺学 审美范畴 审美心理结构 历史结构 巫术文化 中国古典美学 审美本体 美学观 发展历程 中国美学 
论“神化”说的两层涵义
《文学评论》1989年第5期37-42,30,共7页王英志 
“神化”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它被历代美学家、文论家、艺术家、诗人大量地运用于诗论、词论、画论、曲论、书论、文论、小说理论之中。它不仅覆盖面广泛,而且源远流长,值得我们重视。但由于古代的有关文字多属评点式...
关键词:创作心境 审美范畴 创作主体 涵义 审美对象 艺术形象 艺术家 艺术境界 审美特性 艺术作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