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话语

作品数:58被引量:8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郭挚英刘凯段吉方陈太胜吴龙胜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十七年”电影研究中崇高审美话语建构的三个来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33-45,共13页任华东 刘凡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2020ZDA031)。
崇高是当代学界有关“十七年”电影研究的核心审美话语之一,它的语义生成及其话语实践,与以下三个来源密切相关:西方崇高理论的舶来及其与中国既有的崇高话语、重伦理道德的文化传统的碰撞与化合;意识形态对电影艺术独特性及其重要性的...
关键词:“十七年”电影 崇高 审美话语 意识形态诉求 工农兵影像 
“十七年”时期中国动画“民族性”审美理论话语的生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24-132,152,共10页祝明杰 
国家社科艺术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以来中国艺术中的审美理论话语研究”(2020ZDA031)阶段性成果。
“民族性”是当代学界在描述中国“十七年”时期动画电影艺术时使用的高频词之一,是具有“普遍性”与“共识性”的审美理论话语。这一审美话语的形成离不开三个主要来源,即艺术作品的审美风格来源、艺术创作理念来源、意识形态来源。多...
关键词:“十七年”时期 中国动画 “民族性”审美话语 中国动画学派 
黄药眠审美话语的历史接受与影响分析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11期36-47,I0002,共13页刘剑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论场域中的审美话语分析:以黄药眠与童庆炳为中心”(项目批准号:22JJD750015)的阶段性成果。
“审美评价”说是黄药眠在1950年代“美学大讨论”中提出的命题。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进入当年“美学大讨论”的历史现场,既阐述黄药眠美学命题的重要性,也呈现他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等人美学话语的交往和碰撞,直面黄...
关键词:黄药眠 审美评价 价值论美学 历史接受 影响 
试论20世纪审美话语路径下审美自律的范式变革被引量:1
《艺术评论》2023年第6期138-149,共12页陶瑜芹 章桉 
中国美学思潮历经不同审美文化时代,具有不同主流范式的审美话语谱系。审美自律的概念内涵从单一的感觉经验层面走向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本体场域。学科分化、知识独立是“启蒙”式审美自律形成的力量源泉,主体性的确认和归位成为“启蒙...
关键词:审美自律 审美话语 审美意识形态 范式 
界首彩陶图像叙事研究
《陶瓷研究》2023年第3期1-4,共4页王子夺 
界首彩陶图像基于农耕文化内在逻辑与表达结构,具有图像叙事属性和叙事表征。通过对界首彩陶图像叙事文化艺术精神实质阐述,探究其产生内在依据和民间文化审美结构性语境,推动图像叙事的群体认同感关联延展。辩证思考界首彩陶当代转型...
关键词:界首彩陶 图像叙事 文化认同 审美话语 
重构文人意趣——叶军水墨写意人物画的创作路径分析
《美术观察》2023年第6期122-123,共2页朱华 
众所周知,水墨人物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面貌,并由此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发展逻辑。近年来,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题材、内容、艺术语言和审美趣味等方面展现出强烈的时代特征,这不...
关键词:写意人物画 水墨人物画 艺术面貌 当代水墨 文人意趣 审美话语 审美趣味 艺术形态 
审美如何改变世界——评王曦《当代剧场政治美学》
《美育学刊》2023年第2期I0006-I0006,共1页王健 
《当代剧场政治美学》的主旨在于探索构成审美话语的奥秘,即政治,这也是书名“政治美学”的用意。《当代剧场政治美学》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通过对批判理论的梳理,剖析了当代先锋艺术家背后的理论意识,指出隐含在他们艺术自律理论中对...
关键词:政治美学 社会困境 艺术自律 审美话语 社会语境 审美思考 批判理论 
现代审美话语的奠基与艺术本体价值的追寻——重估席勒的美学遗产
《美育学刊》2022年第6期73-81,共9页陈新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近代以来艺术中的审美理论话语研究”(20ZD28)的阶段性成果。
席勒因其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双重身份而在西方美学史中具有无可取代的特殊地位,其美学遗产需要通过考察现代审美话语的奠基和艺术本体价值的追寻这两点原创性贡献来重估与反思。一方面,席勒在西方美学史上首次将艺术与审美真正建立了牢固...
关键词:席勒 现代审美话语 艺术本体价值 西方美学史 
新时代多民族文学批评的话语实践与边缘活力
《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10期63-65,共3页丹珍草 
新时代的中国多民族文学是一个多声部的审美话语世界。植根于各民族文化土壤、文学资源的多民族文学别样叙事,演绎出许多新的中国故事,“众声喧哗”,各异其趣,且融入了作家对本土文化和人民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文本创作自带一种蓬勃...
关键词:多民族文学 文本创作 边缘活力 话语实践 众声喧哗 文化格局 审美话语 多声部 
周立波小说与十七年文学的南方审美话语建构被引量:1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2期169-180,共12页刘起林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学的科学话语建构研究”(20AZW016)。
关于周立波小说“侧面表现”“时代气息不够鲜明”的评价,是一种由地缘政治差异和地域文化独特性所导致的误读。中国历史的不平衡发展和“家国天下”的文化遗存共同作用,形成了十七年时期地缘政治生态之北方中心区和南方辐射区的差序格...
关键词:周立波小说 南方审美话语 地缘政治生态 人格表征 思维模式 艺术经典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