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乌托邦

作品数:147被引量:20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邹强周均平杨向荣刘进才李健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艺人民性与审美乌托邦:中西日常生活批判美学的两种不同进路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李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日常生活批判与当代西方美学话语转型研究(22FZWB088);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日常生活批判与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人民性研究(2021GXJK032)。
日常生活批判及其美学肇始于西方,有现象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实用主义等多个流派。尽管角度不同,但审美和艺术始终是改造或解放日常生活的重要路径,因此形成了蔚为大观的审美乌托邦理论。该理论在中国的进路迥异于西方,相关研究和日...
关键词:人民性 审美乌托邦 类本质 日常生活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 
审美共通感·审美乌托邦·审美共同体:当代美学的三个向度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81-88,共8页漆飞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暨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审美共同体问题研究——以当代批判理论为中心的考察”(23FYB044)。
审美共通感、审美乌托邦与审美共同体构成当代美学的三个向度。康德在先验哲学领域以“共通感”概念思考审美鉴赏判断如何可能及其普遍有效性的问题,共通感作为感觉的普遍可传达性构成了审美判断的前提,并由此形成主观普遍性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审美共通感 审美乌托邦 审美共同体 当代美学 
主流、传统、地域:谁的审美乌托邦——试论豫剧《朝阳沟》的多重内涵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24年第4期32-40,共9页姚晓雷 陈玉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乡土小说与乡村文化变迁的关系、启示研究及文献整理”(项目编号:19ZDA273)。
自1958年问世以来,豫剧《朝阳沟》之所以能常演不衰并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文化现象,与其审美内涵的丰富性密切相关。这部豫剧审美结构的表层形态是一个弘扬“上山下乡”主旋律的故事;中层结构是对长期的农耕文明背景下乡土社会所形成的土...
关键词:《朝阳沟》 主流 传统 地域 乌托邦 
俄国文学的风格和特质被引量:1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105-113,共9页刘文飞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多卷本俄国文学通史”(17ZDA283)。
俄国文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语种文学之一,它在其千余年的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一些别具一格的风格和特质,如作为文化现象的文学中心主义、源远流长的道德文学传统、具有现实主义追求的文学表达、文学史与思想史的纠缠与抱合,以及不无审美...
关键词:俄国文学 文学中心主义 审美乌托邦 
人们推崇新时尚是为了脱离前一种时尚的影响——时尚往往是激烈辩论的主题,大众时尚常常是自我价值和自我表达的方式
《读好书》2023年第22期54-56,共3页奥黛莉 
时尚是最不理性的消费,是诱惑的工具,更是每一次重要社会演变的标记。从古希腊人的腰带到奢侈品牌配饰,从古罗马系带凉鞋到中世纪鞋履,从英国亨利八世王后的衣橱到纳粹的审美乌托邦奥黛莉通过经济、审美、社会与文化的多重视角,书写了...
关键词:鞋履 奢侈品牌 亨利八世 自我价值 自我表达 配饰 审美乌托邦 社会与文化 
审美乌托邦:为诗性生活招魂——从《羽梵》的人名、鸽名说起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年第5期174-177,共4页赵勇 
对于许多读者来说,发生在长安城里爱鸽、养鸽、赛鸽的故事应是比较陌生的。但马玉琛教授却剑走偏锋,为其长篇小说《羽梵》选择了这样一个特殊题材。于是人们不禁好奇:这些鸽主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为什么他们会迷上这种高级游戏?读此作品,...
关键词:审美乌托邦 招魂 剑走偏锋 长安城 性生活 与众不同 
神话隐喻下的文学阐释与审美乌托邦——诺思洛普•弗莱理论及其对中国文艺批评的启示被引量:1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第5期99-110,I0005,共13页高海 
近百年西方文学批评史理论迭出,诺思洛普•弗莱被誉为新批评理论的终结者和结构主义的代表。本文主要梳理其论著,分析其系统建构、思想发展和理论诉求。弗莱将西方文学视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语言体系,在体系建构上以神话为本体,展示文学...
关键词:弗莱 神话 想象力 乌托邦 文艺批评 
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身份认同与审美乌托邦被引量:2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143-156,共14页于冬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海明威与美国的现代性问题研究”(17BWW051)的阶段性成果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讲述古巴渔夫圣地亚哥钓到大鱼又失去大鱼的悲壮故事。与此同时,在叙事进程中又插入他每晚都在重复的梦境——西北非海岸的和谐美景。古巴和西北非海岸两个叙事空间一实一虚,彰显出西班牙移民圣地亚哥身份认同的...
关键词:海明威 《老人与海》 身份认同 审美乌托邦 
文艺共同体的潜能——以朗西埃、南希为考察对象被引量:1
《文艺评论》2021年第6期4-14,共11页李雨轩 
随着共同体思想和研究的兴起,审美的潜能被置于其间加以重新观照。朗西埃和南希皆试图借助文艺构造某种新的共同体。朗西埃的共同体具有双重性,既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物质性整体、地域性空间,又是一个可由文艺构造、改造的感性空间。文艺通...
关键词:朗西埃 南希 文艺共同体 审美乌托邦 
解放·治理·共同体:阿甘本政治美学的三个向度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21年第10期56-64,共9页王大桥 刘晨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5ZDB023)的阶段性成果;。
批判理论参与并推动了当代美学的政治转向。早期批判理论以审美救赎为进路,思考一种超拔的审美乌托邦拯救现实的可能,受后结构主义影响的后批判理论将宏大的审美救赎拆解为现实生活中微观的感性实践,后批判理论尽管将感知的变革指向现...
关键词:现实生活 审美救赎 生活语境 阿甘本 政治美学 审美乌托邦 感性实践 后结构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