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移情

作品数:137被引量:178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阴慧慧洪明朱寿兴严晓江胡坤玉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叙事弱化与审美移情:“时间悬置”艺术展空间序列秩序研究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4年第5期67-69,共3页杨承文 
“时间悬置”艺术展基于对时间概念的解构和重建,展演了悬置状态下以内在时间为秩序的精神漫游历程和个人面貌延展。本文通过对“时间悬置”的概念拆解和意涵分析,阐述“时间悬置”与叙事弱化和审美移情的对应关系,同时从此次艺术展的...
关键词:叙事弱化 审美移情 审美逻辑 空间序列设计 
古典文学中花园意象的审美内涵研究
《汉字文化》2024年第14期183-185,共3页马烨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个性鲜明,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古典文学中,花园也从最初的建筑逐步演变成一种特定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本文将花园作为审美对象,探讨其出现与发展的历程,并探讨其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的...
关键词:花园意象 戏曲小说 审美移情 
诗性交融中民间文学的审美移情研究
《新疆艺术(汉文)》2024年第3期5-11,共7页朱贺琴 
中国文艺评论基地(第二批)课题资助项目成果
民间文学无论是在创作过程中还是在接受活动中,审美移情的先在属性使其天然具有亲民性与创造性。无论是形式上活泼的比兴手法的运用,结构上的反复与程式,还是素朴的内模仿与对原型模式地再表述,其审美移情的最终动力都来自“民”这个创...
关键词:诗性交融 民间文学 审美移情 
自我与他者关系的移情操演——叙事视点的道德想象力
《文艺评论》2024年第3期1-8,共8页王佳明 
视点理论不仅是一种关于叙事技巧的学说,还包含着重要的道德效力。无论是将视点意识视为“主体”性意识还是将其视为一种“主格”式的功能结构,都回应着同样的现代性问题:如何处理他者的主体性意识。将他者视为主体,深刻地依赖着移情能...
关键词:叙事视点 道德想象力 审美移情 主体性 现代性 
审美移情效应下的敦煌舞疗愈价值探寻
《西部文艺研究》2024年第2期187-193,共7页刘璐 李琦 
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高等教育中的路径研究——以舞蹈美育为例”(项目编号:22YJA760041)阶段性研究成果。
舞蹈疗愈,是人身心合一、情感交融的媒介,也是主客体实现“审美移情”的桥梁。舞蹈“外俢于形,内化于心”的特质,能够使主体通过切身实践,实现个体身心的对话与交融;客体通过审美体验,实现情感的宣泄与满足……然而,在敦煌艺术美学“摇...
关键词:审美移情 敦煌舞 呈现者 创作者 欣赏者 疗愈价值 
把握幼儿深度学习的三个维度
《教育家》2024年第7期10-11,共2页王海英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或常规学习而言的,是贯通学习活动全过程的。与一般意义上的深度学习不同,幼儿深度学习是指幼儿基于日常生活中真实且可持续的好奇心,运用精致编码、高阶思维、审美移情等方式持续探究事物之间的关系与规律,通...
关键词:深度学习 高阶思维 信息整合 浅层学习 主动探究 元学习能力 批判思考 审美移情 
“审美移情”视阈下的电影片名字体设计研究
《Design(汉斯)》2023年第4期2906-2913,共8页许昭怡 
文字作为传情达意的一种沟通媒介,在设计美学上备受关注。日常生活中,欣赏电影作为人们现代生活中最普遍的审美欣赏活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其片名字体如同人名签名一样必要且重要。文章以电影的汉字片名字体设计为出发点,分析“审美移...
关键词:移情理论 审美 电影片名字体 
书法评论《书以移情——论审美移情在书法艺术中的体现》
《现代艺术》2023年第10期212-213,共2页吴胜景 
获奖/呈现情况2022年4月,该作品发表于《中国文艺评论》2022年第4期。书法蕴含了审美主体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在书法实践与审美体验中,主观意识把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注入客体对象,既通过外物意象对书家产生一定的审...
关键词:书法作品 书法艺术 审美移情 文艺评论 书法实践 审美体验 客体对象 审美主体 
从审美到立美,助力德性生长
《今日教育》2023年第7期128-129,共2页闾小荣 何亚涛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培养儿童健康审美情趣的语文育人方式研究”(课题编号:D/2021/02/461)阶段性成果。
美育薄弱化是当下的“教育之痛”,主要原因在于教育界对美育认识的“窄化”与“矮化”。“窄化”是指受鲍姆嘉通、席勒等奠基人的影响,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或“艺术教育”,把美育限制在了“小美育”范围内。“矮化”是指教育者缺少...
关键词:情感教育 立美 审美判断 审美创造 鲍姆嘉通 审美移情 审美知觉 美育 
人脑创新机制与艺术的互动关联性研究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23年第1期23-37,437-438,共17页马卫星 
2022年度东北亚音乐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科研项目“艺术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研究”(XT2022003)阶段性成果
大脑是人类受外部环境刺激与内部自身生理机制共同影响的复杂产物。人脑的形成并非完全由劳动创造所决定,人脑更不是绝对的进化产物。人们对于艺术的感知觉源于身体对外部刺激的生理反应,也深受脑一神经—感官系统的内部整体机制的影响...
关键词:人脑创新机制 审美想象 审美移情 审美具身 互动关联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