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抒情

作品数:47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磊夫任芳杨景龙王布新颜同林更多>>
相关机构:咸宁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安阳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艺术广角》《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南都学坛》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秋喻”管窥中西浪漫主义诗歌抒情差异——评济慈《秋颂》与李白《江上秋怀》被引量:1
《今古文创》2024年第33期41-43,共3页张琨悦 
浪漫主义是中西诗歌史中极为重要的流派之一,也是诗歌创作的永恒主题。约翰·济慈(以下简称“济慈”)作为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凭借其极具天赋的想象力和独具特色的美学艺术风格,“以秋为喻”深刻描绘出自然田园的和谐之美...
关键词:浪漫主义 约翰·济慈 李白 中西诗歌差异 
叹词兴替与中国诗歌抒情文化的变迁——兼论新诗出现的文体史意义被引量:1
《江汉论坛》2023年第1期78-87,共10页赵黎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现代汉语语法与中国新诗文体革命研究”(项目编号:17YJA751039)。
叹词是一种表感叹的语气助词,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感叹与抒情的性质及功能相同,一定程度上叹词可以成为抒情诗的代名词,因此探讨叹词兴替可以窥见中国抒情文化的变迁。在汉语诗歌漫长成长史中,叹词在诗中“解放—束缚—解放”历程与诗...
关键词:叹词 中国诗歌 抒情文化 新诗 
浅论义海诗歌抒情的变异与调和
《中外诗歌研究》2022年第4期26-30,共5页齐亚诗 
现代诗是情感与冥想等多种因素结合的复杂产物。文备众体、文体互渗的现象在当代新诗中并不罕见,多种文类特征融合互渗,使意义向度原本单纯的诗歌抒情充满异质的成分,涵纳丰富的经验、情感与思想。义海诗歌就以抒情为主基调,糅合“抒情...
关键词:义海 诗歌 抒情 文体互渗 
民族地区诗歌抒情教学初探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2020年第4期00273-00273,278,共2页孙移程 
诗歌是抒情的,我们在教学时通过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方法,借助音乐、动作、语言等抒情方式,通过抒情这一灵魂来欣赏诗歌,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民族地区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音乐抒情 说话抒情 动作抒情 培养审美情趣 
张枣诗歌“抒情客观性”的理论形成
《山西档案》2018年第2期157-159,共3页张璐 
2017年江苏省重点教改课题"基于OBE理论的高职思政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编号:2017JSJG078)的阶段性成果
张枣在中国古典意趣、现代白话言说和西方现代化土壤中,建立起一个能够兼容三者的诗学系统,提出"抒情客观性"这一突破性理论,将抒情客观性上升为创作主体高度现代化后在语言上的表现形式。这是对艾略特"非个性化"理论的继承和西南联大诗...
关键词:张枣 抒情客观性 非个性化理论 新诗现代化 
论穆旦诗歌抒情体验方式的生成与流变
《郑州师范教育》2018年第1期55-58,共4页王欣闻 
穆旦有许多具有浪漫风格的抒情诗作,这一类文本,虽然形式上较少典范的"现代感",但是其语汇运用以"野力"作为核心表现,通过"野兽""土地""农人"等一系列相关意象,揭示自然生命力的野蛮与强悍,由此形成其诗歌写作独特的抒情体验方式。此类...
关键词:穆旦 野力 再生 重铸 现代主体 
中国古代诗歌抒情“范式”论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12-16,共5页刘桂华 
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气候与季节变化对中国古代文学之影响研究"(2011LW065)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古代诗歌存在着为诗歌创作共同体所共同建立遵循的一套诗歌"规范、标准和惯例的体系"或惯例性的观物思维方式、感物审美方式和诗歌抒情"范式"。其中最典型、具有普遍性、惯例性的诗歌抒情"体系"或"范式"有:"春愉"抒情范式、"伤春"...
关键词:中国 古代诗歌 抒情“范式” 
从李白到杜甫:中国诗歌抒情向叙事转换的开端被引量:4
《河北学刊》2016年第5期96-102,共7页杨景龙 
2015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诗歌抒情与叙事关系研究>(15BZW050);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项目<中国诗歌抒情与叙事互动转换研究>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存在着一种规律性现象:当一个时代的诗歌抒情性达到饱满的程度而难以为继时,后起的诗人总要转向叙事写实。李白之后的杜甫,盛唐诗歌之后的中唐诗歌,唐诗之后的宋诗,宋词之后的元散曲,都是如此。与抒情向叙事转换相...
关键词:中国诗歌 抒情 叙事 转换 规律 
柳宗元诗歌抒情特点及成因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第6期118-119,共2页关跃 
一、柳宗元诗歌具有情景交融的抒情特点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他认为在诗歌里一切写景都不是单单为了写景,而是表达情感的方式。在柳宗元的诗歌里,不少诗具有这样的抒情特点。(一)柳宗元的诗多...
关键词:柳宗元 诗歌 成因 王国维 
柳宗元诗歌抒情艺术形式“峭”之解读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年第7期187-187,212,共2页王拴紧 
柳宗元诗歌的独特风格个性,是由丰富的内在情感和独特外在形式,以及具有个性化的抒情方式组合而成的。柳诗抒情方式的“峭”,是他诗歌创作个性的艺术表现。
关键词:抒情形式 “哀而见峭” “幽而见峭” “景中见峭” “淡而见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