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辩

作品数:1334被引量:1316H指数:1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谢浩李爽姿王勤明吴中胜王瑞龙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新闻知识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谈谈消息报道的深度
《新闻知识》2000年第12期26-27,共2页李平榕 
关键词:消息报道 报道深度 题材选择 消息写作 理性思辩 
谈谈深度经济报道的基本特征
《新闻知识》1998年第3期9-10,共2页王勇 
关键词:深度经济报道 三角债 深度报道 记者主体意识 经济问题 突发性事件 思辩色彩 因果关系 基本特征 经济现象 
新闻文摘
《新闻知识》1996年第11期44-45,共2页
深度报道的几种形式 一、观察性深度报道。 二、解释性深度报道。 三、平面组合式深度报道。 四、主题纵深式深度报道。这叫“全息报道”、“宏观透视性报道”。 五、回顾性、复回式的深度报道。通过“回头看”来探明现在,显示将来...
关键词:深度报道 新闻写作 跟踪报道 新闻记者 新闻价值 抓问题 写作方法 思辩色彩 平面组合 二十世纪 
让消息鲜活起来
《新闻知识》1996年第8期31-32,共2页朱耀荣 
报纸主攻消息不仅有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个质的问题。消息之不尽人意,呆板、老套、缺乏鲜活感。因此,让消息鲜活起来,无疑是新闻工作者在主攻消息时必须下力气研究并认真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克服题材上的唯上病,多反映来自群众、来...
关键词:思辩色彩 新闻事实 新闻舆论监督 度报道 要闻版 采编人员 概念化 领导讲话 消息标题 中国新闻奖 
新闻文摘
《新闻知识》1995年第8期41-42,共2页
新闻版的四通病 现在经济工作讲效益,办报也必须讲效益。增强要闻版的可读性是讲究报纸效益的迫切需要。 事实上,以往我们要闻版登载的有些东西,实属令人生厌:一曰长。一篇新闻报道,内容不多,水分不少。二曰死。板着面孔,四平八稳;八...
关键词:人物新闻 新闻评论 幽默语言 结构技巧 新闻事实 政治家 理论文章 要闻版 修辞格 思辩性 
思辩性报道的理论性与形象性
《新闻知识》1994年第7期23-24,共2页陈久钦 
市场经济的大潮撞击着人们传统的思维定势,使得人们在认识问题时变单一因果思维方式为越来越多使用复合因果思维方式。为适应人们思维方式变革需求,新闻报道也一改长期单一因果思维的结论式报道一统天下的局面,运用复合思维方式写出的...
关键词:思辩性 本质真实 新闻事业 方式变革 因果式 论式 关广梅现象 八十年代 中国改革 新闻价值 
“舆论监督”内涵的思辩
《新闻知识》1993年第6期31-31,共1页王美芝 
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和指引新闻界又展开了关于“舆论监督”的讨论。对此,笔者略陈已见。一、舆论所进行的监督包含哪些方面。对这个问题,我想借助先哲们关于报刊的论述来进行探讨。1847年10月,恩格斯曾指出,党刊的任务:“首先是组织讨...
关键词:落后者 舆论监督 胜利以后 精神鼓舞 人民群众 新闻媒介 卷第 新闻工作 新闻舆论 缺点和错误 
新形势下新闻市场竞争初探
《新闻知识》1993年第5期8-10,共3页徐晖 
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使我国改革开放的第二次浪潮在中华大地上滚动。以宣传改革开放为己任,为改革开放鸣锣开道的新闻市场,呈现百花争艳的喜人景象,报纸、广播、电视都力争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受众面前。新闻媒体对受...
关键词:新闻市场 受众面 视听率 南巡讲话 当前新闻 采编播合一 专题节目 市场竞争 思辩性 新闻舆论 
确保新闻内力的高度凝汇
《新闻知识》1992年第11期7-9,共3页温玲进 
在物理学上,一个体系内各种相互作用的力,被称为这个体系的内力。就新闻而言,在任何新闻实体内所存在的客观事实(客观事物运动状态的实际表现)、新闻观点(新闻主体对新闻客体的判断结论)、时政契义(契合时政的同步意义)、逻辑情态(对新...
关键词:济南日报 提炼主题 《山西日报》 逻辑规律 妨害公务 以力 思辩能力 汽车部队 反向作用 时代精神 
参与:电视新闻改革的大趋势
《新闻知识》1992年第9期20-23,共4页小骞 
随着人类生活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步步深入,人们对参与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如何改进自己的报道以适应这种强烈的参与要求,是电视新闻改革中最有可能和最应该有所作为的一个方面。电视新闻的传...
关键词:电视新闻改革 新闻节 内容和形式 社会化程度 参与感 节目栏目化 电视传播 自我意识 思辩性 现场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