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哲学

作品数:418被引量:2783H指数:2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寅孙毅刘坛孝魏在江赵桂英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外语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雷科夫和约翰逊——建构本土化的体认哲学和体认语言学
《外语研究》2025年第2期1-5,103,F0003,共7页王寅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体认翻译学”(编号:18FYY021);重庆市一流学科外国语言文学重大科研项目“体认语言学的多维研究”(编号:SISUWYJY202304)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末,美国著名学者乔治·雷科夫和马克·约翰逊在批判西方传统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哲学,并据此建构了认知语言学,使其所涉哲学内容超过了以往学派,将语言学研究带入后现代时期,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历史意义。但毋庸讳言,认知语...
关键词:体验哲学 认知语言学 体认哲学 体认语言学 
体认语言学十年回顾与未来展望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9-17,共9页王寅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体认翻译学”(18FYY021);四川外国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招标项目“认知语言学的本土化研究”(SISUZD202101)。
美国著名学者雷科夫和约翰逊等反思了索、乔二氏的语言学理论,基于体验哲学建构了认知语言学,提出了一系列语言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现已成为国内外的主流学派。四川外国语大学体认语言学团队近年来发现他们的理论也有不足之处,尝试汲...
关键词:体认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体验哲学 体认哲学 回顾与展望 
体验哲学视角下因果认知的产生机制
《外文研究》2024年第4期20-27,103,104,共10页李金妹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工具因果关系事件的理论模型构建及汉语表征研究”(TJYY22-009)。
因果认知包括对因果关系的感觉、知觉、注意、学习、记忆、思维、推理、表征等的能力和心理过程。因果认知具有体验性和情境性,但身体和环境对因果认知的具体作用还比较模糊。本文介绍了因果认知的分类,从体验哲学的视角探讨了身体对因...
关键词:体验哲学 身体 因果认知 生成机制 可供性 
体验哲学对于医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意义
《浙江医学教育》2024年第5期277-283,共7页张家林 史伟 雒保军 
体验哲学作为一种关注个体体验和主观感受的哲学思维方法,在医学生伦理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医学生伦理道德教育(以医学伦理学课程为例,酌情简称医学伦理道德教育)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队伍有待优化...
关键词:体验哲学 医学生 医学伦理道德 教育意义 
认知翻译观视域下《渔翁》的英译对比分析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4年第19期3-7,共5页孟俏 刘元粉 
2023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认知翻译视角下柳宗元诗歌的英译研究(编号2023KY1250)。
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自问世以来,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对翻译研究有很好的解释力。本文从认知翻译观的视角,对柳宗元《渔翁》的四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认知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同时证明认知翻译观对古诗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体验哲学 认知翻译观 《渔翁》 
认知语言学发展的演变规律和研究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6期160-160,共1页荣正浩 汪少华 
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认知语言学发展至今展示出其强大的包容力与开放性,如今的认知语言学已经演变为具有强阐释力的跨学科研究范式。认知语言学运用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成果来解释语言现象,第二代认知科学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关键词:第二代认知科学 认知语言学 包容力 学科研究范式 体验哲学 阐释力 开放的体系 开放性 
汉英人体隐喻认知对比研究——以“肘(elbow)”为例
《外国语言文学》2024年第2期20-33,133,F0003,共16页孙毅 姚珊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隐喻学视域中多语种通用辞格认知研究”(21BYY001)。
本文以汉语CCL和英语COCA语料库中与“肘(elbow)”相关的认知隐喻表达为依托,旨在对汉英语中的人体隐喻词簇进行认知对比分析。双语语料库的检索结果表明,汉英“肘(elbow)”类隐喻意象共有11条代表性拓展路径,其中在空间、实体、动作和...
关键词:隐喻认知 汉英对比 肘(elbow) 体验哲学 文化特异性 
体验哲学观下粤方言词“煲”概念隐转喻研究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80-84,共5页李丽娟 
粤方言词“煲”既可指炊具和菜名,也是一种烹饪方式和生活用语,其概念隐转喻用法丰富且带有粤方言区文化特色。对此,从体验哲学语言观出发,对“煲”的隐转喻用法进行质性分析,并探究其用法形成的体认机制。研究发现“煲”隐转喻用法以...
关键词:体验哲学 概念隐喻 “煲” 转喻 
具身认知及其与二语成语语义加工的认识
《视周刊》2024年第4期1-2,共2页朱欣宇 
兴起于20世纪中后期,具身认知作为一种全新的认知研究范式进入语言学家的视野。Lakoff&Johnson在1999年合作出版的《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及其对西方思想的挑战》一书中,在第二代认知科学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哲学理论——体验...
关键词:具身认知 体验哲学 第二代认知科学 哲学理论 20世纪中后期 研究范式 
拟人的体验哲学基础探索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84-90,共7页龙德银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项目(SC21WY025)。
拟人不仅是一种特殊的修辞现象,而且也是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体验哲学被认为是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主张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和思维的隐喻性这三项原则。体验哲学的语言观与符号表征三元观在对“物、心、言”的诠释方面呈现...
关键词:拟人 体验哲学 哲学基础 认知语言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