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宋

作品数:108被引量:4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祁国宏彭安湘赵敏俐侯文学张洪兴更多>>
相关机构:北方民族大学湖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从屈宋赋象审美意识到“丽”范畴的定型--中国赋体语言审美家园的筑造
《云梦学刊》2023年第2期73-80,共8页刘朝谦 张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赋美学通史”(18XZW001)。
屈宋赋象审美意识见于二人的赋文本中,由于未涉及对赋言美的认知,因此只能看成是中国赋美学的萌芽形态,但后世中国赋美学皆以这个审美意识为原初的基础。对赋体文学真正的审美认知,始于“丽”这个范畴的运用和扩展。在中国赋美学史上,...
关键词:赋象之美 审美意识  赋言之美 赋美学本质论 
依《诗》为骚与两汉拟骚文学的艺术走向——兼论刘勰“《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的文学理据被引量:1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12-17,共6页侯少博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两周乐政与乐官的文学活动研究”(15CZW011)
屈原楚骚以外物之神性取象,两汉拟骚以外物之德性取象;屈骚多取象于自然,拟骚多取象于典籍;屈骚取象于宗教巫术,拟骚取象于思想学术;屈骚多用比兴,拟骚多用铺陈;屈骚抒发诗人激烈的情感,拟骚侧重讽谏以及怨情之消解:以上既是屈骚到拟骚...
关键词:屈原 楚辞 拟骚 九体 文学流变 
“屈宋长逝,无堪与言”——李白的屈宋接受析论
《山花(下半月)》2015年第4期116-118,共3页祁国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唐代楚辞接受史”(项目批准号:13XZW01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李白其人其诗乃古代文学史与文化史上的奇迹,清代龚自珍《最录李白集》云:“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其斯以为白之真原也己。”道出了李白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
关键词:李白 古代文学史 诗歌创作 精神气质 特立独行  文化史 龚自珍 
论李贺的屈宋接受被引量:1
《天中学刊》2015年第1期90-96,共7页祁国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XZW011)
李贺是唐人中学习并接受屈宋辞赋作品最自觉的诗人,其创作实绩也最为突出。具体可由三个层面得以佐证:唐人的楚骚评论最多最集中的是李贺;同时代及后人对唐人接受楚骚的批评意见争议最多、最集中的是李贺;唐人创作中称引屈宋并化用楚骚...
关键词:李贺 屈宋 楚辞 接受 
从评人到衡文之转变——后汉至魏晋六朝的屈宋阐释
《山花(下半月)》2013年第6期167-168,共2页祁国宏 
北方民族大学国家社科前期培育项目“唐代文学屈宋接受研究(2012QSP05)”成果之一;北方民族大学一级学位点建设项目“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2011SDJ004)”成果之一
"阐释史以诗评家为主体,是历代诗评家对作品的创作根源、诗旨内涵、风格特征、审美意义等进行分析阐释所形成的历史。"关乎屈宋阐释,笔者以为自后汉至魏晋六朝有一明显转变,兹据相关评屈论骚的史料试作一申述,庶几有创获存焉。东汉早...
关键词:魏晋六朝 阐释史 后汉  创作根源 风格特征 审美意义 诗评 
“窃攀屈宋”与杜甫的创作人生被引量:1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82-88,共7页熊良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楚辞的传播形成与作家文学的诞生"(编号:08BZW027)中期研究成果之一
杜甫成为伟大的诗人,不仅在于他转益多师,"尽得古今之体势",而且更在于他有自觉的艺术追求。而这种"自觉"又不仅仅表现在"技巧"、"功夫"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将诗人作为了人生价值的实现目标。这当然是与诗人诗为"家事"的自豪、"窃攀屈宋"...
关键词:杜甫 自觉主体 屈宋 接受视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