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利

作品数:81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解严王军徐长安薛贵滨洪修平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河南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数字身份人格权利及其保护路径
《中州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48-54,共7页朱婕瑜 
数字身份可分为“与现实主体结合的数字身份”和“与现实主体分立的数字身份”。其中,“与现实主体分立的数字身份”成为虚拟空间的治理难题。为规制虚拟空间中针对“与现实主体分立的数字身份”的侵权乱象,需确立该类数字身份独立法律...
关键词:数字身份 数字化身 人格权利 虚拟空间 
数字时代国外档案“事后隐私”保护的实践与启示
《浙江档案》2024年第12期38-44,共7页姚静 黄霄羽 
“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数字时代档案事后隐私保护是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发展而日益受到关注的新兴议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政策分析法和网络调查法,考察欧盟、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对于档案事后隐私保护的实践做法并归纳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
关键词:人格权利 数字遗迹 档案法律 事后隐私 
人格权在《民法典》中的发展与保护——以律师办案实务为视角
《中国律师》2023年第3期88-90,共3页贾立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对人格权制度作出了详细而科学的规定。律师在代理人格权纠纷案件的实务中,不仅要为当事人争取具体的合法权益,更要关注人格权保护等基本人格权利。
关键词:《民法典》 人格权保护 人格权利 人格权制度 民法典 律师 独立成编 发展与保护 
拍摄夫妻吵架视频上传网络,或将承担侵权责任
《现代妇女》2023年第3期34-35,共2页贺耀弘 
手机拍摄短视频上传网络,正在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但是,如何把握拍摄传播内容的法律规范,特别是涉及拍摄对象的人格权利时,需要格外注意把握好“尺度”和“边界”。
关键词:侵权责任 人格权利 手机拍摄 拍摄对象 传播内容 网络 
论数字身份的民事权利配置被引量:3
《兰州学刊》2023年第2期102-112,共11页肖潇 
研究和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研究”(项目编号:21AZD030)。
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构建以数字信任为基础的数字身份。不同于法定身份,数字身份是由数据和信息组成,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输的新型身份形态。数字身份的治理面临如下难题:数字身份虚拟性导致侵权法介入困难,网络空间的匿名性、...
关键词:数字身份 数字经济 个人信息 隐私权 人格权利 财产权利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确证——兼及复合法益说之提倡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51-57,共7页余鑫扬 
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确证,理论界存在个人法益观与超个人法益观两条对立路径。超个人法益观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界定为公共利益,与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存在抵牾,本罪法益应当在个人法益观的视域下予以探讨。复合法益说...
关键词:信息自决权 人格权利 公共信息安全 复合法益说 
论裁判文书隐名公开的正当性
《人民司法》2022年第13期106-111,共6页胡江玥 
当前,个人信息安全已严重影响到公民的人格权利和财产权益。裁判文书实名公开所遭遇的问题表明,该种方式无法实现公民知情权和个人信息保护、隐私权之间的平衡。隐名公开通过去标识化,确保裁判文书信息公开最大化、妨碍个人权益最小化,...
关键词:裁判文书 个人权益 司法权威 隐私权 个人信息保护 人格权利 个人信息安全 基本人权 
《民法典》中人格权请求权发生竞合问题之探讨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2年第12期50-53,共4页吴凤玲 
我国《民法典》从以“人格尊严”保护为核心价值理念出发,响应时代发展需求,结合司法实践经验,独立设置了“人格权编”,系此次该法典编纂的最大亮点。然而,基于人格权自身具有的特殊属性,从由侵权法保护人格权到对人格权另设置编目保护...
关键词:民法典 人格权利 重复诉讼 竞合 
小区车位能否装充电桩?看《民法典》怎么说
《城市开发》2022年第2期110-111,共2页朱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已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聚焦现实社会的热点、难点,内容丰富鲜活,规范了各类民...
关键词:《民法典》 人身关系 私人生活 民法典 公民权利 人格权利 小区车位 民事主体 
“过度摸鱼”与“过度防范”都是内耗
《时代邮刊》2021年第24期43-43,共1页曾于里 
国美处罚员工"摸鱼"引发舆论热议。国美做错了吗?《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换言之,员工是否准时上下班,员工上班时间干了些什么,国美有权知道,也可以确立一些合...
关键词:劳动合同 人身权利 考核手段 知情权 人格权利 国美 《劳动合同法》 用人单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