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译本

作品数:748被引量:824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余善法王华丽于欣姚俊英王晶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青年文学家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浅析日本文学作品中文译本翻译方式对比研究
《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6期127-127,共1页李婧 
本文以文学翻译方法角度着手,重点对林少华和赖明珠译本在意译和直译应用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日本文学作品 中文译本 翻译方式 
原语与目的语的差异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以《在城崎》的三个中文译本为例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8X期78-79,81,共3页周京楠 
在从事翻译活动时,尤其是文学翻译,除了要准确把握原语所表达的字面意思之外,还要充分注意到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差异。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有的特点,而以某种语言为表达工具的文学,也很依赖这些特点形成自己独有的魅力...
关键词:原语 目的语 差异 影响因素 
山崎丰子的《花暖帘》的文化解读
《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6X期70-71,共2页黄晓娟 
一、山崎日记与太平洋战争山崎与战争有关的贵重资料30天的日记(尚未有中文译本,未在中国出版发行),体现了山崎的"战争观"。日记p59,《中央公论》1858年7月山崎在获39届直木奖时,井上倩寄信给她,比处女作《暖帘》好得多,非常佩服。「橋...
关键词:山崎 直木奖 中文译本 中央公论 出版发行 女商人 落语 事业辉煌 东亚区域 就这样 
哲学阐释学视域下的《尤利西斯》两个中文译本的解读:以Nestor为例
《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4Z期122-123,共2页曹庆珠 
阐释学翻译观致力于从哲学层面解释和理解翻译现象。首先回顾了阐释学翻译观在中国的发展,然后结合《尤利西斯》两个中文译本,借助文本和注释,尝试对其进行阐释性解读,以期证明哲学阐释学视阈下对这部"天书"阐释性解读的可能性。
关键词:阐释学翻译观 文本解读 《尤利西斯》 
联合国文件英汉翻译中文译版中四字成语的使用探究
《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Z期140-140,共1页钱璐 
自1945年建立以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及协调各国关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对其英语文件的英汉翻译中,一味的使用四字成语会使译文产生歧义。本文就此进行举例分析,并就四字成语在译文中的使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联合国 文件翻译 中文译本 四字成语 
福楼拜著《纯朴的心》中未完成过去时的文学意义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1Z期151-151,153,共2页彭佳 
本文以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著《纯朴的心》为例,选取作品中几个片段,从未完成过去时的作用、文学表现效果以及中文译本对原著的再现等角度,剖析该小说中使用这一时态的文学意义和韵味。未完成过去时的细致描写、生动刻画、拉长动作...
关键词:《纯朴的心》 中文译本 
浅析贾文渊版《简·爱》的翻译艺术
《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8期158-158,共1页冯佳家 
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有很多中文译本,本文将以贾文渊先生的译本作为目标文本,浅析其运用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简.爱》 中文译本 翻译技巧 
《当你老了》三个中文译本之评析——从德莱顿诗歌三分法的角度进行分析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7期130-131,133,共3页陈颖芳 
德莱顿在《翻译的三种类型》一文中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个术语,分别是逐字译、释译和拟作。本文将从德莱顿的诗歌翻译三分法的角度对《当你老了》的三个中文译本进行比较评析。
关键词:《当你老了》 中文译本 德莱顿 
回译与文化还原——林语堂之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两个中文译本对比研究
《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4X期132-132,共1页袁外 
在常见的英汉互译中有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即当内容是描述中国事务和文化的英文原著需要译成中文时,总是会涉及文化还原的问题,这便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回译。本文拟探讨林语堂之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两个中译文本译者对原著中所涉及...
关键词: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回译 文化还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