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

作品数:2303被引量:2583H指数:2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陈道远李国山韩林合江怡樊岳红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外语学刊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理论建构的逻辑理路
《外语学刊》2024年第6期95-101,共7页霍永寿 
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项目“从CECL的设计理念看交际语言教学的哲学基础”(GWTP-LH-2015-0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通过对《哲学研究》第1-44节的文本分析,尝试澄清目前国内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中存在的3个基础性问题。文本分析发现,至少从语言哲学视角看,后期维特根斯坦遵循了从日常语言使用案例的分析入手,提出相关哲学概念,再以此为基本平...
关键词:后期维特根斯坦 语言哲学 理论建构 逻辑理路 语言游戏 生活形式 
实在论还是唯心论?——评关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一场论争
《外语学刊》2023年第6期120-124,共5页卢汉阳 
福建农林大学2022年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社科类)“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实在关系论研究”(CXZX2022021)的阶段性成果。
对维特根斯坦在语言与现实关系问题上所持的立场,学界多年来争论不休,并分化出“唯心论”与“实在论”两类对立的阐释传统。本文指出:形而上学层面上的实在论与唯心论流于空洞的体系建构,是维氏批判的对象;而反形而上学的阐释,如安斯康...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实在论 唯心论 哲学语法 语言哲学 
从维特根斯坦的意义使用论看模态语词的语义实质被引量:3
《外语学刊》2023年第3期88-94,共7页吴亚军 杜世洪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汉渲染式断言句固化效应的认知语用研究”(20BYY012)的阶段性成果。
维特根斯坦提出的意义使用论认为,在使用中语词才具有活力。该理论将语词语义的阐释导向语境,具有方法论意义。然而,鲜有研究基于意义使用论来探讨模态语词的语义实质。鉴于此,本文梳理意义使用论的思想内涵,探究其在模态语词语义生成...
关键词:意义使用论 模态语词 语义实质 观念客体 维特根斯坦 真势模态 评价模态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唯心主义被引量:3
《外语学刊》2019年第6期1-6,共6页卢汉阳 
福建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后期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实在论及其发展研究”(FJ2018C094)的阶段性成果
作为西方语言哲学的奠基人之一,维特根斯坦的许多讨论涉及语言与现实的关系。以安斯康姆为代表的部分语言哲学家将维氏的相关论点归结为是一种“语言唯心主义”,而马尔康姆等学者则竭力驳斥这种提法。本文在把维氏思想放在西方哲学传统...
关键词:语言唯心主义 维特根斯坦 生活形式 社会规约 语言游戏 
哲学中的“语言批判”被引量:1
《外语学刊》2018年第2期1-5,共5页杨晓波 芦晓博 
浙江理工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攀登计划项目(15116140-Y);浙江理工大学品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英语”(dbts201603)的阶段性成果
“语言批判”这一哲学概念是由毛特纳提出的,维特根斯坦又对其进行了批评与发展。虽然两者旨趣不同,但可归纳出两个共同点:(1)批判的动因皆出于对语言不能表述真理的失望;(2)批判的目的都是解决(或消解)形而上学问题。本文首先...
关键词:语言批判 维特根斯坦 毛特纳 中国哲学 
维特根斯坦与韩礼德的语境观:联系与区别被引量:5
《外语学刊》2018年第2期6-10,共5页杨燕荣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跨文化语篇能力研究”(16JJD740006)的阶段性成果
维特根斯坦从哲学的角度阐述语境和意义的关系。韩礼德从语言的社会属性出发,提出语境理论。虽然二者的出发点不同,但都强调语境对意义理解的影响。本文梳理维特根斯坦和韩礼德语境观的发展脉络,以求更明晰地理解二者的语言思想。通过...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韩礼德 语境观 
从维特根斯坦的“意义即使用”观看《哲学研究》中的确定性思想被引量:5
《外语学刊》2017年第4期24-28,共5页胡雯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中的确定性思想研究"(2014C019);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意义即使用’观与维特根斯坦的确定性思想"(JAS14094)的阶段性成果
维特根斯坦在其后期代表作《哲学研究》中提出著名的"意义即使用"观,部分后现代主义者以这一意义观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的相关观点、思想为依据,尝试消解确定性,一些语言学者也藉此认为后期维特根斯坦已经彻底放弃对确定性的追求,转...
关键词:确定性 “意义即使用”观 语言游戏 
论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概念分析被引量:1
《外语学刊》2016年第6期14-17,共4页李涛 
本文以"知道"与"相信"、"期待"与"探求"两组概念为例考察概念分析的运用并得出结论:通过回归语言本身,概念分析提升语言研究的可观察性和可操作性,从而让语言研究更加透彻明晰、科学合理,具体表现在:第一,概念分析相当于对概念的说明和...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语言哲学 概念分析 方法 
维特根斯坦的梯子:语言哲学视阈中的斯泰因和贝克特被引量:2
《外语学刊》2016年第4期13-17,共5页荆兴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城市化主题研究"(14BWW068)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维特根斯坦的梯子》为基石,探讨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和文学之间的渊源。首先,维特根斯坦借助语言的中介作用洞察哲学的文学性和文学的哲学性,他的《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都可以解读成典型的后现代文学文本。其次,斯泰因的...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语言哲学 斯泰因 贝克特 后现代 
语言习得的3种哲学解释及其分析
《外语学刊》2014年第3期13-18,共6页范连义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言学习观"(10YJA740021)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对3种哲学语言学习观进行哲学意义上的探讨。这3种理论都在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启发下形成,都与意义怀疑主义相关。它们分别是幸运说、社区控制说和第二天性说。通过分析这3种理论,对照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观,我们认为它们都存...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 语言学习 生活形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