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语境

作品数:30被引量:73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方亭卢衍鹏谭君强和磊万书辉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天津美术学院学报》《求是学刊》《云南社会科学》《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泰汉翻译研究
《北方文学》2019年第18期227-229,共3页赵彩琳 
中国的翻译文化史始于汉唐的佛经翻译,发展于近代的明清科技翻译,兴盛于近代的西学翻译,跨入21世纪,更是达到了全方位的外籍翻译的井喷时期。与此同时,中国的翻译研究也紧跟其后,从严复翻译《天演论》提出“信”“达”“雅”开始,翻译...
关键词:文化研究语境 泰国文学 翻译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文化中国”重新建构被引量:1
《山东外语教学》2015年第2期69-73,共5页孙永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是当今文化研究的热点。海外华裔学者倡导的"新儒学"理念,对儒学大胆扬弃,有利于传统儒学的新生,为中华文化在全球华人世界的复兴树立了标杆。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力主秉持"新儒学",建构"文化中国",旨在凝聚全...
关键词:文化研究 文化中国 重新建构 新儒学 杜维明 
文化研究语境中的“去经典化”与“经典焦虑”
《华夏文化论坛》2014年第1期55-61,共7页王健 
吉林大学科学前沿与交叉学科创新项目“‘经典焦虑症’透视——后文学视野中的经典问题研究”(2012QY006);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时代的文学经典传播现象研究”(2013B277)
在"经典问题"的文化场域,经典化理论从传统的"本质主义"中跳出来,"文化研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研究奉行"去经典化"策略,着力探寻经典建构过程中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力等所起的作用,注重于文学作品的历史化考察。这对于"经典问题"...
关键词:文化研究 去经典化 审美本质主义 建构主义 经典焦虑 
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身份认同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年第32期92-92,共1页唐智霞 
身份是指某人或某一群体独有的品质,指向的是某种自我认同的同一性和这种同一性得以标示的独特标记。文化身份(culturalidentity)是“身份”的延伸概念,它来自于西方心理学理论。“认同”一词译自英语的“identity”,在国内文化研...
关键词:文化身份认同 外语教学 文化研究语境 心理学理论 自我认同 同一性 
符号化的消费品:文化研究语境中的身体观被引量:2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116-119,共4页方亭 
文化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具有跨学科的理论视野。就身体观念而言,哲学层面对感性、无意识身体的确立为文化研究语境中的身体观念奠定宏观基础;文学层面与肉身、性别相关的身体书写成为身体消费的现实表现。在晚近文化研究语境中,身体...
关键词:文化研究 身体 符号 媒介 性别 
反思批判与价值重构——文化研究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及其范式构成被引量:1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56-60,163,共5页段吉方 
广东省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反思;批判与价值重构--文化研究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形态研究"(09GJ-03)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从文化研究中汲取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思想资源,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的理论交汇和实践影响所产生的思想张力正在当下文学理论研究中产生重要影响。但就严肃的学理逻辑而言,当代文学理论仍然没有形成那种完整的理论范式意...
关键词:文化研究 文学理论 范式转换 反思批判 
论女性形象的再现机制——对电影《时时刻刻》的文化解读
《群文天地》2009年第10期72-74,共3页刘颖 
“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替他们。”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用这句话来解释法国小农为什么会拥护拿破仑三世。以此来形容社会中弱势群体表达意愿的状况倒是再合适不过了。文中“代表”的法文“vertreten...
关键词:《时时刻刻》 文化解读 女性形象 文化研究语境 “再现” 电影 弱势群体 意义理解 
文化研究语境下的媒介批评文本理论初探——斯皮瓦克“解构式文本批评”方法的延拓
《作家》2009年第4期176-176,共1页张恪忞 
媒介批评在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可谓新兴体,媒介批评的文本理论在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之下也有待挖掘。本文拟从斯皮瓦克的解构主义思想中为媒介批评文本理论找到一条发展路径,这也是对"解构式文本批评"方法的一种拓展。
关键词:媒介批评 文本 解构主义 斯皮瓦克 
从自我主体分裂到他者身份认同——文化研究语境中的拉康主体理论被引量:18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142-145,共4页方亭 
作为后精神分析学派代表,拉康的主体学说极具张力。他通过对自我和他者的比对以及将语言和无意识引入主体研究,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改为"他者思故我在",从而消解了现代性意义上的实在主体。在当下文化研究盛行的语境中,拉康的主体理...
关键词:拉康 镜像时期 语言 主体/他者 身份/认同 
科拉·卡普兰女性主体性理论研究被引量:3
《当代文坛》2008年第2期60-63,共4页师会敏 
关键词:女性主义批评 主体性理论 卡普兰 女性主体性 文化研究语境 主体性问题 妇女解放 哲学建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