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化进程

作品数:14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相关作者:陈恩维苗怀明王作良王伟萍钟鼎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哈尔滨学院学报》《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日本古代歌垣的文学化进程
《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年第12期111-114,共4页王贤玉 
2018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018qn34。
与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对歌活动高度相似的日本古代歌垣活动的实体早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但歌垣中的对歌却通过文学化的发展过程,演变为和歌这一日本最为重要的古典文学体裁,从而得以流传并发扬。文章通过考察8世纪前后日本的诸多典籍,发现...
关键词:歌垣 对歌 文学 
论魏晋时期诔文由重述德向重哀情的转化——以《文选·王仲宣诔》为视角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9期16-18,共3页张铁慧 
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昭明文选>文体研究"(2013B205)
诔从产生之初到魏晋时期,其体式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变化。诔文最初的功用是重在述德,春秋时期开始对传统体式进行突破,述德写哀并举。及至汉末魏晋,寄托个人哀思成为诔文的主要功能。萧统《文选》诔文首篇为曹植《王仲宣诔》,此诔写...
关键词:述德 写哀 文学自觉 文学化进程 
解析川剧文学化进程中的经典文本创新——蓝光临先生论川剧《情探》的文学化与艺术化创新被引量:1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52-60,67,共10页蓝光临 钟鼎 
此口述史是蓝光临先生将自己平生关于《情探》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所得梳理而来,它以朴实的语言揭示了川剧走向文学化的进程。该口述史以生动的语言对《情探》的背景、剧中敫桂英与王魁这两个主要人物思想感情发展脉络,以及《情...
关键词:《情探》 川剧 敫桂英 王魁 文学化 
南朝墓志文体的文学化进程考察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67-72,共6页朱智武 
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10&ZD069);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LSD012)
综合传世文献引录与建国以来新出土的南朝墓志资料,系统考察南朝墓志文体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南朝墓志在其发展定型过程中,逐步形成自身特有的文学品格和审美特征,墓志作品日趋呈现出文学化的创作倾向。如果把这种现象置放于南朝文学...
关键词:南朝 墓志 文体 文学化 
历史事件的文学化进程——以采石之战题材的作品为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96-102,共7页邹春秀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宋金之际的政治事件与文学"(编号2011SK05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金之际重大政治事件的文学书写研究"(编号12CZW033)研究成果
宋金采石之战引发南宋文人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创作。虞允文的《江上军事三札》是最早记录采石之战的作品;身处事件中心的文人如蹇驹、员兴宗等及时宣传采石大捷及虞允文战功,其作品多是偏重于纪事的诗文;远离事件中心的文人如张孝祥、杨...
关键词:采石之战 虞允文 文学 
论北宋画学的文学化进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66-67,71,共3页李亚兰 
"诗画本一律",诗与画本质上趋同性,但两者的融合过程却漫长。作为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上唯一的有明确教学制度的皇家绘画机构——"画学",实行了以诗立题创意的创作引导,使绘画从单纯的再现性艺术向表现性转化,较好地体现了文化交融、文化...
关键词:画学 诗画 文学化 
从叙事方式的转变看先秦史传散文的“文学化”进程——以人物描写为中心的观照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10-15,共6页裴登峰 
我国现行的文学史课本,都会从"结果"层面描述先秦史传散文的文学成就。但"结果"是在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这就有必要从语言、情节、人物、环境诸方面探讨这一"过程"的演进,从而认识先秦史传散文逐步具有"文学化"或进一步"文学化"...
关键词:史传散文 人物描写 叙事方式 文学化 
简述宋代青词的文学化进程被引量:1
《作家》2009年第2期139-140,共2页张媛媛 
青词,是道教斋醮时敬献天神的奏告文书。青词的创作在宋代达到高峰,与宋代道教斋醮盛行于朝野有关。宋人文集中的供奉青词,就是文士们为国家斋醮所撰写。在这一过程中,道教神仙思想得到仪式化的阐扬。从一定意义上讲,青词就是道教神仙...
关键词:青词 斋醮 道教 文学进程 
《琴操》与昭君题材的文学化进程被引量:4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37-42,共6页王作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女性叙事研究"(06BZW015)
昭君形象作为信史记载首次见于《汉书》,其中的昭君尚是一个历史人物。至《琴操.怨旷思惟歌》的出现,昭君形象才正式进入文学领域,蔡邕赋予昭君人物形象强烈的寄托色彩,使得昭君出塞蒙上了浓烈的悲怨基调,同时象征性的借古鉴今手法的使...
关键词:《琴操》 王昭君 寄托 象征性 文学化 《后汉书》 
中古墓碑文的文学化进程被引量:1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99-102,共4页王伟萍 
中古墓碑文的撰作者本身多为文士,他们在撰作墓碑文的过程中,多少会将其创作诗赋等纯文学文体的惯习带将进来,从而对墓碑文进行文学化的改造,虽然这种改造是在不自觉中进行的,而不自觉,恰恰是文学创作的一个前提条件。故墓碑文虽为应用...
关键词:中古 墓碑文 文学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