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化

作品数:1470被引量:1483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周勇罗国芬胡小勇王天蓉李铁安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昆山震川高级中学复旦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世界知识到中国认识:老龄化概念的中国化过程和积极老龄观的构建被引量:13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3年第3期64-72,共9页马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老龄友好社会的文化支持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1BSH065);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构建整合照料型养老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SHB004)。
文章认为,老龄化不是一个源自于中国的内生概念,无论从事实还是理论上来看,西方发达国家都是老龄化的源头。从历史来看,基于人口自然性和国家治理的密切关系,法国人口学家皮撤的研究报告奠定了老龄化的知识基础,世界老龄大会使其成为“...
关键词:老龄化 标准化知识 问题化 积极老龄观 
中国当代散文跨文体写作的问题化进程被引量:2
《东吴学术》2022年第4期64-75,共12页翁丽嘉 袁勇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两岸现代中国散文学史料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18ZDA264)成果之一
散文文类边界模糊,不同文体的艺术手法相互交融在散文中已是常事,但在将散文领域中出现的文类互渗现象问题化,并予以严谨的理论观照这点上,学界并没有达成共识。为深入展开散文文类文体研究,需先将散文领域中跨文体写作与文类互渗现象...
关键词:文类互渗 跨文体 诗化 散文 小说 
主体性取向的乡村老龄社会治理:实践逻辑与路径建构被引量:20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74-85,共12页王进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村庄治理现代化的区域差异研究”(18ASH002)阶段成果。
人口老龄化已从西方困扰演变成全球议题,作为回应,积极老龄政策框架被建构出来。囿于社会转型加快和治理经验不足,学界对乡村人口老龄化议题存有“问题化”阐释倾向,而相应治理效能有限倒逼我们开展主体性取向的乡村老龄社会治理研究。...
关键词:主体性 人口老龄化 问题化导向 服务覆盖 
特殊社区基于共同体利益的去问题化建构——以南京市Y社区为例
《四川环境》2020年第6期199-202,共4页茹溪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下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9BSH078)。
殡仪馆周围的特殊社区是值得探讨的场所。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视角,案例可分为殡仪馆、村委会和村民三方主体,村委会和殡仪馆通过协商,让村庄共同体在利益交换中获益。在村庄就地拆迁形成的Y社区,居民和租户依据实际利益对殡仪馆产生正...
关键词:殡仪馆 利益相关者 共同体利益 共同体发展 
语言学研究:问题的“问题化”被引量: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21-29,F0002,共10页李宇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AYY010)。
驱动语言学发展的问题有学科问题和社会语言问题,社会语言问题是语言学发展的本源问题,所谓“问题意识”主要应突出本源问题意识。语言学应注意发现语言生活中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的着眼点和入手处:语言热点和语言冲突,国际、国家、省...
关键词:语言学 本源问题 问题化 研究方法 反哺社会 学科辐射 
司法过程“问题化”:棘手案件的延伸个案阐释被引量:1
《法学杂志》2020年第10期110-120,共11页曾令健 
西南政法大学校级科研资助重点项目“清末民初基层司法中的‘官批民调’研究(1875-1927)”(项目编号:2019XZZD-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法治化视野下涉及民族因素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6BZZ032)的阶段性成果。
司法过程"问题化"现象缘于司法效率低下及其引发的公正性质疑,当事人"问题化"策略则受国家机关行为逻辑、日常生活逻辑与公权力结构诸要素支撑,进而引发当事人"问题化"策略与科层体制的实用主义应对之间的冲突,科层体制内部尤其法院内...
关键词:问题化 棘手案件 双向形塑 延伸个案 
后现代语境下“主体性”的问题化——以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为视角
《宜宾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57-64,共8页刘晓萍 卢贵礼 
国家社科基金2015年重大项目“西方新马克思主义文论与空间理论重要文献翻译和研究”(15ZDB085)
人文主义对人的“主体性”的张扬是导致现代性困境的主要因素。结合历史语境的问题化,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概念及其理解方式都提出了质疑,即对主体性及人的主体化的问题化与历史化。“主体”在后现代理论和审美实践中并未消失,而是其...
关键词:后现代 主体性 问题化 琳达·哈琴 
环境污染如何转化为社会问题被引量:11
《探索与争鸣》2019年第8期140-149,199,共11页陈阿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村民环境行为与农村面源污染研究”(12BSH021)
环境污染的问题化是环境治理的前提条件。科学技术深嵌到环境社会问题的形成过程中。科学地认识环境污染,并且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大众可了解的信息,是污染转化为社会问题的重要基础。在早期工业化进程中,无论是外源污染即受苦圈与受益...
关键词:环境污染 问题化 科学认知 技术呈现 外源污染 内生污染 
“文化工业”的概念化与问题化——重读《启蒙的辩证》被引量:4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7年第1期177-234,11,共59页单世联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文化产业社会效益研究”(项目批准号:14AKS01)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末以来,文化产业在全球兴起,但相关的理论研究一直相对贫乏。在此背景下,20世纪中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成为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鉴于批判理论对文化工业的严厉批判,论者或指出批判理论的精英取向而认定其...
关键词:启蒙 辩证 文化工业 批判理论 阿多诺 
“问题化”之后的虚无——琳达·哈琴后现代主义诗学批判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33-37,93,共6页杨文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6FZX031)
琳达·哈琴对后现代主义进行的阐释和辩护貌似中立、辩证,其实在理论逻辑上有诸多悖谬之处。为了避开詹姆逊和伊格尔顿的文化批判,她对后现代主义做了精英式的界定,为其负面影响推卸责任;她还把后现代建筑作为理论模型,通过对现代主义...
关键词:琳达·哈琴 后现代主义 问题化 虚无主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