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论

作品数:3128被引量:2460H指数:1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学泰衷尔钜丛大川邬焜郭美华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道”论的显隐与学科分化——20世纪英语世界中国文学叙述中的《庄子》
《河北学刊》2025年第2期73-81,共9页于雪棠 
《庄子》的第一学科属性是哲学,文学是其第二学科属性。在20世纪英语世界的中国文学叙述中,对《庄子》的选篇及解读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学与哲学的学科分化过程。翟理斯介绍《庄子》的“道”论,关注生命主题,与其《庄子》英文全译本相比...
关键词:英语世界 庄子 “道”论 学科分化 《齐物论》 
间性生成、秩序齐通与名相权力:齐物论视域下的媒介存在论思考
《天府新论》2025年第2期80-93,158,共15页胡建强 束秀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深度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的情感转向研究”(编号:21BXW016)。
数字媒介带来一个普遍连接、充满间性的世界,显现出从“间性”视角理解媒介的现实意义,庄子的“齐物论”则为此提供了一种中国哲学的视野启迪。齐物论的核心旨归是以“物化”为中介而令此在领会世界诸异己事物的共同存在之“道”,由此...
关键词:齐物论 媒介存在论 间性 秩序 数字天下 
“内了无言”与“外还顺世”——论章太炎对庄子“两行”的诠释
《贵州社会科学》2025年第2期34-40,共7页李笛 
“两行”概念是解锁章太炎《齐物论释》深层含义的关键。章太炎创造性地运用了“体用”哲学框架,对“两行”进行了重塑,将之从一般性的讨论提升为《齐物论》的核心。在思想内涵上,章太炎借力唯识学的精深理论,激活了“两行”的哲学路径...
关键词:章太炎 齐物论 唯识学 两行 
马克思抑或黑格尔——张岱年、唐君毅关于船山气学阐释之异同
《船山学刊》2025年第1期56-67,共12页孙钦香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明新合一之至善:王船山政治哲学研究”(23FZXB026)。
张岱年的船山气学阐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诠释范式的代表之一,而唐君毅是港台新儒家中对船山气学颇为关注的学人。马克思主义学者以“物”解“气”,唐君毅则主“理气合一论”。张岱年的“物质”概念与马克思的“Sache”概念不同,后者与...
关键词:船山 张岱年 唐君毅 马克思 黑格尔 唯物论 事学 事理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意蕴
《山东社会科学》2025年第1期22-32,共11页王青 莫文凯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KBS058);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专项研究项目“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态意蕴和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CZTJ09)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最新形态,其产生发展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贯穿了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要求,是成功地解答中国之问、洞察时代之问、回应人民之问、探索世...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唯物史观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哲学基础及其逻辑展开被引量:1
《领导科学》2024年第6期12-19,共8页霍登煌 张新民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根本制度研究”(项目编号:2020YBMK009)。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具有内涵深邃而又逻辑严密的哲学基础,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与根本遵...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 唯物论基础 认识论基础 方法论基础 价值论基础 
中国哲学感应说与儒家中庸说的唯物论、实践论诠释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8-29,230,231,共14页何光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从物化到物感的中华美学时空思维结构演进研究”(18BZX136)。
中国哲学的“感应”论与儒家“中庸”思想关系密切,并可以从“唯物论”与“实践论”的双重角度予以诠释。“感应”论包括“感物”和“应时”两个环节,它是意识主体在意向性的实践活动中所达致的一种居间化和两极性的平衡状态。“感应”...
关键词:感应 中庸 唯物论 实践论 居间性 媒介化 
费耶阿本德的唯物论迷思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4年第12期25-33,共9页郭元林 陈琼 
天津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对费耶阿本德哲学发展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24XMZ-0035);天津大学研究生文理拔尖创新奖励计划项目“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项目编号:A1-2022-001)。
费耶阿本德的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取消型唯物论、还原型唯物论和科学唯物论)研究,缺乏系统性,充满不一致、冲突和矛盾,却产生了一定影响,引起不少争论,也令人困惑。然而,如果从达达主义哲学视角,区分其唯物论的论证和信念,把哲学论证视...
关键词:费耶阿本德 辩证唯物论 取消型唯物论 达达主义 
《庄子·齐物论》中的自然-文化符号关系——基于“以明”概念的符号分析
《符号与传媒》2024年第2期74-85,共12页孙宣 
庄子反复言明,“以明”是他对人类如何经验自然、认识自然与文化符号关系问题的主要观点。庄子解构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关系,“以明”意指人类主体性降落而归到自然与文化符号的中枢之处。身体连接内世界与外世界,庄子以为,通过身体“虚静...
关键词:《庄子》 “以明” 自然-文化 符号 生态符号学 
“培养出现实的同时也是自己的人物”--以《夜》为起点的追踪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12期21-61,共41页程凯 
在丁玲的创作思想中,“创作的任务”相当程度上等同于“人物”的生成、塑造。这针对着革命文学的痼疾:长于写事,拙于写人,易于观念化,忽略生活转化和创作转化的机制。在丁玲这里,“人物”不仅是生活的转化、集中,是作家的现实体验、理解...
关键词:丁玲 《夜》人物论 “生活的诗” 新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