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传统

作品数:145被引量:15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邹广文陈乐民黄芙蓉卓新平聂锦芳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意象”可以用“摹仿”来阐释吗?——对一种观点的疑惑被引量:1
《文艺研究》2024年第5期32-45,共14页毛宣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审美意象的历史发展及其理论建构研究”(批准号:21&ZD067)成果。
将中国美学中的“象”(意象)与西方美学中的“摹仿”概念对应起来,以西方摹仿论为比照来阐释中国古代的意象理论,将“象”(意象)的语义转向“摹仿”的语义,是顾明栋和王怀义近年来关于“摹仿论”的论文中所表达的观点。这一观点不符合...
关键词:摹仿论 文学本体 诗学意义 意象理论 西方文化传统 中国美学精神 意象美学 西方美学 
中国哲学学术的当代转向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5期27-28,共2页陈立新 
一、现代性学术理念的真相现代性是现代化运动的观念表达。现代化运动举世公认的历史性成就,就是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为繁华丰裕的物质生活。虽然资本主义现代化以资本和技术力量为开路先锋,造就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冲动力”,但西方文化传...
关键词:西方文化传统 资本主义现代化 历史性成就 学术理念 观念表达 当代转向 精神力量 开路先锋 
英美“旅行写作研究”的性别视角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3年第1期216-216,共1页陈晓兰 周灵逸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旅行通常被视为男性的特权,也是培养男性气的仪式性的旅程。古代史诗、传奇及殖民地书写通过描绘男主人公在异域未知世界的冒险、探索、生存斗争,彰显其身体、心理和文化意义上的男性气。如果说,旅行使男人成为男人,那...
关键词:西方文化传统 男主人公 生存斗争 未知世界 仪式性 性别视角 旅行 殖民地 
网络科技时代英美文学翻译策略探究——评《英美文学与翻译研究》被引量:1
《人民长江》2022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侯金萍 
2020年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课题“基于信息化技术(SCAULabofArts微信公众号)在英语专业文学课教学中的融合应用研究”(JG20178)。
英美文学与翻译实践课程是大学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这门课程对培养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人才非常重要。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越加频繁,翻译作为对外交流桥梁在国际交流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
关键词:翻译工作者 现代英语 英美文学作品 公共基础课程 西方文化传统 网络科技 知识系统化 教学改革 
反思伯尔曼:《法律与革命》叙事中的几大谬误
《清华法治论衡》2021年第1期52-69,共18页郭逸豪 
一伯尔曼在《法律与革命》的序言中引用了美国诗人阿奇博尔德􀅰麦克利什(ArchibaldMacleish)的著名诗篇《隐喻》,诗中说道,一个世界的隐喻一经消失,这个世界便告灭亡.①隐喻是西方文化传统的经纬线,它将西方人的精神活动(写作、立法、...
关键词:西方文化传统 伯尔曼 著名诗篇 《隐喻》 世界的隐喻 麦克利什 经纬线 
中国文学的人文永恒性及价值崇高性被引量:1
《探索与争鸣》2021年第2期60-63,共4页成中英 
我虽然一直从事哲学思考、哲学教学方面的工作,但是我非常关注中国文学的发展,尤其关注中国古典文学之于中国现代人之发展的基础问题。实际上,文化开始于文学,文学开始于"文",这是一个很根本的事实,不单在中国文学,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也...
关键词:中国现代人 西方文化传统 中国古典文学 崇高性 文化自信 哲学教学 文学的发展 永恒性 
人间正道是沧桑——坚决抵制西方“宪政民主”思潮的渗透侵蚀
《新湘评论》2020年第17期27-28,共2页辛湘理 吴金 
民主作为一种文明的政治制度,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但对于什么是民主、如何实现民主,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理论与实践可谓多种多样。在西方文化传统基础上产生的"宪政民主"制度已经实行了200多年,不可否认其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积...
关键词:宪政民主 西方文化传统 理论与实践 人间正道是沧桑 内在缺陷 不能忽视 
马丁·雅克:中国有能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家被引量:1
《中国报道》2019年第12期43-45,共3页 马丁·雅克伦 
中国不是“民族国家”而是“文明国家”解读中国:您认为中国是否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也正在寻找正确的发展道路?马丁·雅克:中国与西方国家在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历史和文化都如此不同,这使西方在理解中国上有困难。可以肯定世界...
关键词:西方文化传统 世界影响力 雅克 单一民族 延续性 现代化 历史和文化 马丁 
盲者的声与乐你听,我看见
《三月风》2019年第11期12-13,共2页
中国古代曾经历了一个巫、史、诗、乐集于一体的瞽朦文化时代,盲人乐官制度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盲”的神秘感充满崇拜,东西方有着一致观点,在宗教色彩浓郁的西方文化传统中,失明是获得与神沟通的前提性条件。在中国,“乐”最...
关键词:西方文化传统 前提性 宗教色彩 盲人 神秘感 沟通 
现代个体权利与儒家传统中的“个体”
《中国哲学年鉴》2018年第1期336-336,共1页孙向晨 
个体之于现代社会具有根基性意义。个体自由概念在历史上发展出了个体权利和个体自律双重意义。尊重个体权利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但个体权利的扩张亦会延伸出个体本位的消极后果,在西方社会,这需要西方文化传统的制衡,并辅以道德性的个体...
关键词:个体自律 儒家传统 心性之学 个体权利 西方文化传统 消极后果 个体本位 非道德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