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似性原则

作品数:84被引量:277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张红佳李燕于艳青陈丛梅焦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民族大学四川外语学院海南大学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象似性原则在国际中文教学的应用
《汉字文化》2025年第1期143-146,共4页胡奋 
文章主要针对象似性理论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些探讨。文章首先介绍了象似性的概念、总括象似性对国际中文教学的启示,其次重点探套象似性理论中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数量象似性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对于实际教学...
关键词:象似性 国际中文教学 顺序象似性 距离象似性 数量象似性 
叶芝爱情诗歌中汉英象似性对比研究
《海外英语》2023年第19期68-70,共3页龚婧雯 
象似性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中的韵律和形式的构建,帮助诗歌准确生动地表达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与看法,同时也对诗歌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以象似性理论为基础,从映象象似性、拟象象似性和隐喻象似性三个方面分别对叶芝三首...
关键词:象似性 诗歌翻译 象似性原则 叶芝 英汉对比 
英汉多重状语共现语序的认知对比研究
《今古文创》2022年第12期105-107,共3页谌孙福 
本文以图形—背景分离原则和象似性原则为理论依据,对英汉语句子中多重状语共现语序进行对比,深刻挖掘英汉状语语序的异同点,以求促进英汉状语使用规范化。英汉多重状语共现时的排列顺序存在总体规律:即英语状语常放在谓语之后,而汉语...
关键词:多重状语 共现语序 英汉对比 图形—背景分离原则 象似性原则 
乐清方言“XXY”式状态词研究
《汉字文化》2022年第5期32-35,39,共5页黄伊婷 
乐清方言中存在一种较为特殊的状态词即"XXY"式状态词。文章对乐清方言"XXY"式状态词的内部构成、语义特点和存在理据进行了分析,发现"XX"与"Y"构成偏正结构,两者的搭配在语义上有一定的互选性,前后构成描写性的语义关系。各类状态词在...
关键词:乐清方言 “XXY”式状态词 象似性原则 
认知象似性视角下的《诗经》英译策略研究
《现代英语》2021年第16期75-78,共4页李润轩 
认知语言学中,语言符号的象似性与任意性对立,认为能指和所指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有理可循.象似性原则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语言现象,也普遍存在于文学文本中,正是由于象似性原则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诗歌才会呈现典型的...
关键词:象似性原则 《诗经》 英译 
广告语言的象似性研究
《海外英语》2020年第13期231-232,共2页季鹏程 
象似性是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广告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从象似性角度分析广告语言中存在的语音象似性、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标记象似性、对称象似性等象似性原则为以后的广告创作提供新...
关键词:广告语言 象似性 象似性原则 
象似性原则下的话语交际能力探究
《现代英语》2020年第11期83-85,共3页陈懿 
语言形式和所指意义之间有理据性是毋庸置疑的,决定了交际者的信息能够正确传达和理解。如果他们之间的关联是任意的,交际者传达和理解的信息该是五花八门的,交流将无法实现。象似性概念和原则的提出为这种理据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助力对...
关键词:象似性 象似性原则 交际能力 
从象似性看《尤里乌斯·恺撒》中安东尼演讲的文体效果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年第3期0034-0034,共1页付芳雷 
莎士比亚的《尤里乌斯·凯撒》是一部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其中安东尼在凯撒葬礼上的演说更是演讲中的经典。本文以象似性为指导, 主要从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来解读安东尼的葬礼演说词,揭示象似性对演讲的正面效果,对于演讲技巧的...
关键词:象似性原则 安东尼葬礼演说 文体效果 
关于象似性的概述
《参花(下)》2018年第7期96-97,共2页戴晓文 
2017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英汉语言结构中‘尾重式’阅读惯式的识解模型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7KY1293)
语言的符号性和象似性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归属分析了近年来词序象似性的有关问题,同时适当回顾了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原则的有关论点。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象似性原则 符号任意性 
“一A一B”构式主观量的认知解读被引量:2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121-125,共5页张燕子 
"一A一B"构式既可以表达主观大量又可以表达主观小量,也就是说话人对现实数量偏离预期数量程度的主观判断。"一A一B"的主观量表达受认知视角、象似性认知原则、"一A""一B"间语义对比关系及句法结构的制约。对"一A一B"构式的主观量进行...
关键词:“一A一B+构式 认知视角 象似性原则 语义对比 句法结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