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重建

作品数:98被引量:347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冷嘉龚鹏程王露璐刘大椿邓寒梅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体育科技的正当性之思与伦理重建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81-87,101,共8页解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体育哲学的批判式研究”(23BTY001)。
科技在体育中应用的意义生成构成了体育科技正当性思考的主要内容。依据既往道德哲学中的情感主义与形式主义分别对体育科技进行判断,二者虽然难以形成一致的定论,却也为重新认知体育本体与体育伦理之间的关系铺垫了一定的哲学基础。体...
关键词:科技 体育本体 体育伦理 自然主义 重塑主义 
从知识认知到伦理重建方法论思考——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的演变
《人文天下》2024年第7期82-84,共3页郭振宇 
整个20世纪,中国社会乃至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波澜壮阔发展变化的过程。在这个大语境下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的演变是个很庞大的工程,应该用很长的时间或者各方面的调查研究来呈现。下面,我从三个方法论的角度来阐述一下对于这段时...
关键词:伦理重建 中国写意画 全球语境 方法论思考 伦理体系 知识认知 反思与研究 美术 
数字新闻对于传统新闻要素的变革及伦理重建被引量:1
《传媒》2024年第5期94-96,共3页王凯 
数字新闻的出现是媒介环境变迁的结果,其对于传统新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数字化时代,传统新闻要素面临变革和重构,新闻传受双方的关系发生改变,新闻传播进入后真相时代;全媒体业务流程的更新,加速了新闻生产中的人机互动,但也引发了...
关键词:数字新闻 传统新闻 要素变革 伦理重建 新闻伦理 
当代文学经典生产中的“伦理重建”意识——以“21世纪新经典文库(第一辑)”为考察中心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75-80,共6页彭婧 
由《长篇小说选刊》推出的“21世纪新经典文库”书系,可以作为观察中国当代文学经典生产进程的一扇窗口,展示着与文学经典焦虑同时发生的伦理重建焦虑。这些被命名为“新经典”的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当代作家对于城乡二元伦理、性...
关键词:文学经典 伦理重建 “21世纪新经典文库” 
伦理重建、信任重构与乡村现代化建设——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再反思被引量:6
《学习与实践》2023年第11期47-59,共13页郭占锋 蒋晓雨 
梁漱溟认为文化失调是中国社会问题的根源。他以乡村本位的主体性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挖掘乡土社会传统伦理文化资源,以此培育新礼俗,型塑新的关系联结和社会整合形态。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以伦理重建为逻辑起点,以信任重构为动力机制,二...
关键词:伦理重建 信任重构 乡村现代化 乡村建设 
论中国农业社会治理的伦理基础:纲常伦理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362-368,共7页田小龙 
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编号:PC2022065)。
人类社会可以说呈现为伦理和治理的一体两面性。中国农业社会呈现出的等级统治特征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而作为社会治理伦理基础的纲常伦理,其型构要素则有待于进一步澄清。伦理精神的历史形态由人的存在境况决定。在农业社会,人的存在境...
关键词:纲常伦理 三纲五常 社会治理 伦理重建 
牢笼与自由:《女巫的子孙》中的艺术救赎与伦理重建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104-110,共7页吕晓潇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7CWWJ03);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J15WD29)。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女巫的子孙》以改写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为契机,将其“牢笼与自由”的哲思由对女性的生存关怀延伸至对人类现代性困境的观照,在当下语境中赋予经典以新的生命力。阿特伍德以“牢笼”为喻,揭示工具理性扩...
关键词:《女巫的子孙》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现代性困境 艺术救赎 伦理重建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移民后的伦理重建
《文学教育》2022年第25期76-78,共3页韦小娜 
《追风筝的人》是近年来产生广泛影响的一部小说。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勾勒了人性的本质与救赎,文学与生活中的重要主题,恐惧、爱、愧疚、赎罪、交织成了这部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在《追风筝的人》中,胡塞尼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伦理图景...
关键词:卡勒德·胡塞尼 《追风筝的人》 族裔文学 伦理观重建 伦理选择 
生态危机的形成及生态伦理重建--基于马克思交往实践观视角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5-10,共6页刘静 
马克思交往实践观建立在人同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相互关联的基础上,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同一性关系。文章从交往实践视角揭示生态危机形成的制度根源及其本质,为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生态重建,将生态危机...
关键词:交往实践理论 主体际 生态危机 
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异化转向与伦理重建被引量:4
《青年记者》2022年第15期45-47,共3页蒙晓阳 冯博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新闻立法的法理研究”(编号:16XXW002);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地域文化‘国潮’化:巴渝文化继承与传播的现代转向”(编号:2021NDZD10)研究成果。
短视频内容生产的社交属性、技术维度以及多元主体逐渐凸显的同时,也面临着异化危机。娱乐异化、技术异化与价值异化,成为智能传播时代短视频内容生产主要伦理问题。重建平台责任伦理、重现技术人文伦理以及重塑受众价值伦理,成为抵抗...
关键词:关系交往 审美体验 监管与治理 异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