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非裔文学

作品数:62被引量:72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罗良功陈后亮谭惠娟段丽丽朱小琳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时代文学(下半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青年文学家》《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留学基金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鲍德温的“文学弑父”与美国非裔文学转向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3年第1期70-82,共13页李美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非裔美国文学中的种族政治研究”(14BWW073)的阶段性成果;“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双创博士”项目资助。
本文探讨了鲍德温与赖特两位作家的观点分歧,认为鲍德温的“文学弑父”行为体现了美国非裔文学转向过程中的思想抵牾。鲍德温与赖特之间的恩怨貌似是由观点相左引发的分歧,实则蕴含着美国黑人文学转向过程中意识形态、创作手法、黑人文...
关键词:鲍德温 赖特 “文学弑父” 美国非裔文学转向 
从《巫女》探析契斯纳特笔下的“地方色彩”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第1期149-156,共8页刘肖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美国族裔文学中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21&ZD281)。
契斯纳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主流社会重要的黑人作家。在“地方色彩”标签下,他的《巫女》取材于当地传统,采用框架故事的叙事模式,“真实”地呈现了内战后美国南方社会的生活画卷。更为重要的是,作家把黑人文化与宗教根植其作品之...
关键词:美国非裔文学 查尔斯·契斯纳特 《巫女》 黑人方言 民族文化 
《诺顿美国非裔文学选集》与美国非裔文学经典建构
《长春大学学报》2022年第1期51-54,共4页段丽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CWW001)。
美国黑人文学选集的编纂对于肯定黑人作家的艺术才能、保护黑人文本以及扩大黑人文学影响力等方面功不可没。由盖茨等人主编的《诺顿美国非裔文学选集》促进了美国黑人文学的经典化。文章聚焦该文选收录美国黑人文学作品的广泛性和包容...
关键词:盖茨 《诺顿美国非裔文学选集》 土语传统 经典建构 
美国非裔文学种族越界心理探秘被引量:2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6期125-130,共6页庞好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非裔美国小说主题研究”(21FWWB017);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切斯特·海姆斯黑人侦探小说叙事模式研究”(16JK1817)。
美国非裔文学所描写的种族越界心理主要涉及黑白混血儿和白人在种族越界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种族越界者通常会成为被黑人和白人两个种族都排斥的"他者"。出于对白人生活的向往,白肤混血儿故意隐瞒自己的血统,否定自我,逃避种族主义的...
关键词:美国非裔文学 种族越界 心理探秘 
西方传统与“影响的焦虑”:论小亨利·路易斯·盖茨喻指理论中的“重命名”策略被引量:1
《外语教学》2021年第1期109-112,共4页段丽丽 陈后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后理论’背景下当代西方文论热点研究”(项目编号:18BWW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小亨利·路易斯·盖茨的喻指理论既立足于黑人土语传统,又借鉴西方主流理论。他重新命名了西方主流批评原则,创立非裔文学批评理论并运用于批评实践,打破了非裔文学无理论的偏见。命名是一种授权行为,体现了对具有非裔特点的元素进行赋...
关键词:小亨利·路易斯·盖茨 美国非裔文学 喻指 西方传统 
新中国七十年的美国非裔文学研究
《语文学刊》2020年第2期79-88,共10页刘慧 黄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非洲英语文学史”(19ZDA296)阶段性成果。
美国非裔文学研究在中国已走过百年的历程,经历了从单一到多元、从浅层到深刻的蜕变,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通过梳理新中国七十年来三个阶段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的有关情况,以数据分析的形式考察我国美国非裔文学的理论方法、形态特征、...
关键词:新中国七十年 美国非裔文学 阶段性特征 
“美国非裔文学传统既不稳定也不完整”——评《劳特里奇美国非裔文学导读》被引量:3
《外国语文研究》2019年第6期15-21,共7页陈后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非裔美国作家查尔斯·约翰逊小说研究”(14CWW022)
米勒的《劳特里奇美国非裔文学导读》以时间为叙述主线,在不到200页篇幅内,用极精炼的语言对美国非裔文学进行概括总结和分阶段评述。作者的目的不单是描绘黑人文学的整体面貌,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把文学作品置入历史语境。在对历...
关键词:美国非裔文学 黑人文学传统 文学史 导读 
《宠儿》中的非裔美国文化记忆被引量:6
《山东外语教学》2019年第5期83-90,共8页朱小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非裔美国文学史:翻译与研究”(项目编号:13&ZD127)的阶段性成果
记忆是理解非裔美国作家莫里森小说《宠儿》的关键点。莫里森通过揭开主人公痛苦的记忆来探寻美国非裔族群对历史的审视及自我认同。小说中记忆的焦点落在主人公杀死幼女的伦理悖论上,这引发了评论界的不同评价和争议。本文从文化记忆...
关键词:文化记忆 伦理悖论 《宠儿》 托尼·莫里森 美国非裔文学 
“African-American Literature”的辨析与翻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49-51,78,共4页谭惠娟 王臣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127)
“African-American Literature”在我国已经历了百余年研究历史,这个术语是应该被译为“非裔美国文学”还是“美国非裔文学”,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美国非裔文学有多种说法,不能笼统而简单地归纳为一种定义或一种译文.美国非裔文...
关键词:美国非裔文学 意义辨析 翻译 译文确定 
美国格温朵琳·布鲁克斯研究述评——兼论美国非裔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变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8年第2期260-275,共16页史丽玲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美国非裔文学史翻译与研究”(13&ZD127)的阶段成果
本文借助小休斯顿·贝克对美国非裔文学研究范式代际性转变的观点,将美国格温朵琳·布鲁克斯70年的研究概括为三个阶段:融合主义诗学批评下主流公共空间的'入侵者'、黑人美学批评下黑人内部空间的'建构者'和文化研究批评下多元公共空间...
关键词:美国非裔文学批评 研究范式转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