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学

作品数:309被引量:568H指数:10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毛巧晖刘守华董晓萍钟敬文阿布都外力·克热木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锡诚,文化史不会忘记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5年第2期139-142,共4页阎纲 
“文革”时期我就认识刘锡诚。他是贫农子弟,却受到剧烈的冲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时期,他义愤填膺,撰写大胆敢言的文章,热情扶持中青年评论家,有功之臣也。刘锡诚,著名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关键词:刘锡诚 民俗学家 民间文艺学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 民间文化论坛 煮挂面 中国原始艺术 
何其芳与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编纂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5年第1期19-20,共2页毛巧晖 
何其芳既是诗人和散文家,又是文艺理论家,也是杰出的民间文艺学学者。研究何其芳的人,大多只是欣赏和看重他的诗和散文,而且是早期那些被称为“唯美主义”的诗和散文,而对他在文学批评和研究,特别是在民间文艺学研究上取得的成就和在中...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史 何其芳 民间文艺学 唯美主义 文艺理论家 文学批评 文艺学学术史 散文家 
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本刊前主编刘锡诚先生逝世
《民间文化论坛》2024年第6期160-160,共1页
著名民间文艺学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评论家、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原研究员、《民间文化论坛》前主编刘锡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22日21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刘锡诚,男,山东昌乐人。1935年2月生。文学评论家、民间文...
关键词:文学评论 《人民文学》 新华通讯社 《文艺报》 编辑部主任 中国文联 分党组书记 山东昌乐 
《二十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一部波澜壮阔的学术史巨著
《民俗研究》2024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杨亦扬 
刘锡诚先生(1935-2024),山东昌乐人,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学者。他曾任职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新华社、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参与《人民文学》《文艺报》《民间文学》等期刊和报纸的编辑工作,在研...
关键词:民间文艺学 《人民文学》 《文艺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学评论家 民间文学 民俗学家 山东昌乐 
郎樱的玛纳斯学思想探微
《民间文化论坛》2024年第4期77-86,共10页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玛纳斯》史诗传统文本的收集、翻译与研究”(项目编号:23ZD292)阶段性成果;西北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中国三大史诗专题讲座》课程设计与教学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XJYBJG-20)阶段性成果。
郎樱是当代中国玛纳斯学奠基人,对史诗《玛纳斯》做了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工作,先后撰写和出版了《玛纳斯论》、《〈玛纳斯〉论析》和《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玛纳斯〉》等学术著作,同时发表了《“活着的荷马”:居素普·玛玛依》《〈玛纳斯〉...
关键词:郎樱 玛纳斯学 民间文艺学 
基于多模态阐释学的《江格尔》史诗传播与传承形态转变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62-69,共8页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玛纳斯》史诗传统文本的收集、翻译与研究”(项目编号:23&D292);西北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中国三大史诗专题讲座》课程设计与教学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XJYBJG-20);西北民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华民族文艺现象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001660101)的阶段性成果。
《江格尔》作为我国三大史诗之一,在中国史诗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史诗《江格尔》不仅以传统的演唱方式传承,还以印刷文本、图像文本、音视频文本、影视文本、雕塑画廊和文物遗址等多种形式加以传承和传播,不断实现着史诗《江...
关键词:史诗《江格尔》传承 多形态文本 阐释学 民间文艺学 
中华民族共同性的诗性表达--以三大英雄史诗为主线被引量:3
《西北民族研究》2024年第3期121-127,共7页阿布都外力·克热木 裴家伟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玛纳斯》史诗传统文本的收集、翻译与研究”(编号:23&D292);西北民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项目“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华民族文艺现象创新团队”(编号:1001660101);西北民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中国三大史诗专题讲座’课程设计与教学路径研究”(编号:2023XJYBJG-20)的阶段性成果。
三大英雄史诗《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作为中国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三大英雄史诗在主题思想、演唱表演、流传等方面具有众...
关键词:三大英雄史诗 中华民族共同性 诗性表达 民间文艺学 
山东大学举办“回顾与展望——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与民间文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
《民俗研究》2024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马骁 罗薇(图) 
2024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将“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调整为“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民间文学”,分别纳入社会学...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学科调整 中国民间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学科建设 评议组 试行版 学科专业 
论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研究的互文性
《关东学刊》2024年第2期139-151,共13页赖彦斌 张国龙 
20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22&ZD275)。
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民间文学资源与儿童文学读本、儿童文学创作的关系方面。在现代学科发展史上,中国的民间文学研究与儿童文学研究都发端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学科间互文共建的基础。虽然作为两个...
关键词:民间文学 儿童文学 民间文艺学 民俗学 交叉学科研究 互文共建 
新时期民间文艺学“天鹅处女型故事”的舞剧改编研究——以傣族舞剧《召树屯与婻木诺娜》为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4年第2期179-184,共6页唐白晶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改革开放四十年云南省舞剧舞蹈诗创作研究”(项目编号:18CE181)阶段性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第一部傣族舞剧《召树屯与婻木诺娜》取材于傣族叙事长诗《召树屯》。这部叙事长诗在民间文艺学中属于“天鹅处女型故事”的母题,从民族叙事长诗到少数民族舞剧的改编,需要依据舞剧艺术规律创作舞剧结构,建构民族...
关键词:新时期 民间文艺学 舞剧改编 文化隐喻 《召树屯与婻木诺娜》 天鹅处女型故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