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聚居区高校

作品数:13被引量:1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莅张俊宗赵文进陈多仁王纬更多>>
相关机构: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宁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甘肃高师学报》《大学教育科学》《当代教师教育》《贵州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时代民族聚居区高校体育文化传承教育体系构建——以纳西族打跳为个案
《普洱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44-47,共4页葛锦润 和永杰 和丽娟 和文华 
2020年丽江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新时代学校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创新研究——以纳西族打跳为个案(ljsk202015)。
以纳西族打跳在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传承发展为研究个案,通过运用参与式观察、访谈等方法,对纳西族打跳的传承发展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完成从实践生成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全过程,构建以"项目挖掘整理、课程资源开发、传承人才培...
关键词:民族聚居区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纳西族打跳 传承教育体系 构建 
民族聚居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评《适应与选择:西部民族聚居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被引量:1
《大学教育科学》2020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张善鑫 
在西部民族聚居区,域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关系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关涉到民族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此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理论问题。西北师范大学张俊宗教授的《适应与选择:西...
关键词:西北师范大学 民族聚居区 人才培养模式 适应与选择 培养什么样的人 繁荣稳定 高校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质量 
论民族聚居区高校藏汉双语“分类并进”教学模式被引量:4
《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32期131-132,共2页李锦煜 张俊宗 
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办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JJD880239)
科学解决民族聚居区高校双语教学问题,除了必须遵循已被公认的双语教育原理外,更要从本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根据存在的不同类型的双语现象,制定切合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在探索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实施了藏汉双语"分类并进...
关键词:民族聚居区 高校 藏汉双语 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实证研究——以某民族聚居区高校为例被引量:1
《陇东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108-110,共3页刘清梅 赵文进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GS(2010)GX051);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10年度院长科研基金资助项目(10-27)
以甘肃省某民族聚居区高校为例,抽取213名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作为调查对象,以求为民族聚居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实证资料,结果表明:性别是民族聚居区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自我价值的实现、工作生活环境、专业及个人...
关键词:民族聚居区高校 学前教育专业 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三类”和建:民族聚居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实践——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9期73-76,共4页王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办学模式研究"(07JJD88023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针对当前民族聚居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一些不利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推行师资队伍建设的"三类"和建模式的实践,为办学条件相对艰苦、地处偏远的民族聚居区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民族聚居区 自有教师 支教教师 兼职教师 师资队伍 建设模式 
民族聚居区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专业承诺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被引量:1
《甘肃高师学报》2012年第4期105-108,共4页刘清梅 赵文进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民族聚居区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GS[2010]GX051)
采用大学生专业承诺调查量表、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以民族聚居区高校604名大学生为对象,探讨学习倦怠、专业承诺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族聚居区高校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较高,专业承诺水平不高,社会...
关键词:民族聚居区高校 大学生 专业承诺 学习倦怠 社会支持 
兼职教师——民族聚居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径被引量:3
《当代教师教育》2011年第1期33-36,共4页王纬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7JJD880239)
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诸多困境,如师资队伍数量结构性短缺、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高层次人才偏少等。为此,民族聚居区高校立足实际,在培养和引进在职教师的同时,通过支教教师和外聘教师组成的兼职教师...
关键词:民族聚居区高校 师资队伍 兼职教师 
民族聚居区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被引量:1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年第2期12-14,共3页马丽 王莅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西北民族聚居区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07JJD880239)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是高校培养什么样人的一种价值主张和具体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及人才观的集中反映,更是大学理想和使命的具体体现。不同类型高校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民族聚居区高...
关键词:民族聚居区高校 人才培养目标 定位 研究 
以生为本,因校制宜,加强民族聚居区高校学生的差异管理被引量:1
《甘肃高师学报》2010年第6期82-84,共3页陈多仁 赵文进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西北少数民族聚居区高校办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07JJD880239)阶段性研究成果
针对民族聚居区高校及学生差异实际,着重从学习管理制度、学习标准、形成管理合力、双语教学及双语化管理四个方面探讨民族聚居区高校学生的差异管理,其实质就是要以生为本,因校制宜,提倡人文管理,实施人性化教育。
关键词:民族聚居区高校 学生管理 差异管理 
民族文化传承中民族聚居区高校的作用分析——基于西北四所民族院校调研报告被引量:3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110-113,共4页陈多仁 雷经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07JJD880239);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GSBG[2009]GXG027)
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工具是教育。民族聚居区高校作为我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在文化取向上具备"二重性"的同时,相对于其他非民族聚居区民族院校,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方面具有其自身的作用,是民族文化在教育系统中的主传承场。
关键词:民族文化 文化传承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 民族聚居区高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