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小说

作品数:83被引量:5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梁惠梅王安李欣池陈平肖谊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玉林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纳博科夫小说流亡人物身份异化研究——以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视角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10-116,共7页邱畅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从社会的整体结构入手,重点论述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并且将生活与文化相结合,探究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社会功能。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为,心理和行为的异化破坏了生活的整体性与和谐性,这正是流亡人物的生...
关键词: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纳博科夫 异质文化 自我意识 
《洛丽塔》主要叙事情节之创作演化——洛丽塔形象在纳博科夫小说中的萌芽与演变被引量:1
《魅力湖南》2024年第4期0050-0052,共3页颜希 
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一般项目“纳博科夫早期小说中洛丽塔形象之萌芽与演变研究”(SCWY22-15)
文章对比分析《玛丽》《斩首邀请》《黑暗中的笑声》《巫师》四部作品,发现《洛丽塔》中主要叙事元素的创造演绎过程,即加害者主题的演变、三角恋衍生为主要情节冲突、谋杀为反高潮之结局,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洛丽塔》主要情节的继承与升...
关键词:《洛丽塔》 叙事情节 纳博科夫 
巴赫金时空体理论视阈下纳博科夫小说《玛丽》解读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15-118,共4页朱烨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符号学视域下时空体研究及其当代意义(2023SJYB0450);南京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纳博科夫小说意识书写研究(YKJ202238)。
纳博科夫处女作《玛丽》打破了时间的线性流动,情节由多个空间场景和虚实时空间的不断对话构成,展现了人物在时空对话中对自我的探索。《玛丽》中时空成为其设置情节、展示结构、表达人物内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体现了纳博科夫洞察时空的...
关键词:纳博科夫 巴赫金 《玛丽》 时空体 
纳博科夫小说《玛丽》的神话诗学解读
《菏泽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97-100,共4页刘洁 
纳博科夫的“诗性精神”与神话诗学的特质契合。其小说《玛丽》在文本层面移用流浪的神话母题,赋予了小说神话色彩;结构形式上采用类似神话中的垂直空间结构打造了双重艺术空间,并通过时空混溶摆脱现实束缚。其神话创作思维来自对想象...
关键词:纳博科夫 《玛丽》 神话诗学 
放逐、死亡与回归:纳博科夫小说的“晚期风格”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144-151,共8页林燕红 林元富 
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间性视野中查尔斯·赖特的中华文化认同与利用研究”(FJ2022BF009)。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晚期作品在他的整体创作生涯中呈现出明显的背离趋势。这种创作风格上的转变,基于爱德华·萨义德对“晚期风格”概念的阐述,是晚期的纳博科夫有意不走和弦、脱离时代艺术审美规范的必然结果。其晚期创作风格的变...
关键词:纳博科夫 《劳拉的原型》 “晚期风格” 萨义德 
卡佛小说叙事与纳博科夫小说叙事同构性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3年第3期136-144,150,共10页邱畅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纳博科夫小说叙事的东方元素研究”(项目编号:17YJC752025);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青年科研人才“育苗”项目“卡佛小说叙事与纳博科夫小说叙事同构性研究”(项目编号:LQN202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卡佛以现实主义短篇小说见长,在小说中细腻真实地刻画人物,以真情实感反映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在叙事方面,卡佛追求极简叙事风格,以朴素的叙事手法叙述事件、描写人物,在简洁中产生直击心灵的叙事效果。纳博科夫撰写...
关键词:叙述者 叙述视角 叙事时间 叙事空间 同构性 
人文主义维度下纳博科夫小说的存在主义研究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第2期66-69,共4页施灏 
纳博科夫的小说创作具有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主题,其中关于“生死”这一存在主义的思考是其小说作品的重点,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纳博科夫秉持着平等而自由的人生观,他认为只有摒弃无谓的弃世态度才能到达彼岸世界,只有坦然地面对死亡才...
关键词:人文主义 纳博科夫 存在主义 艺术 
块茎思维与诗性自由论纳博科夫小说《斩首之邀》中的自由观念
《外国文学》2023年第1期62-72,共11页石馥毓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俄罗斯文学批评流派研究”(17BWW03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爱普施坦文学批评思想研究”(21YJC752013)。
《斩首之邀》是纳博科夫自己最为看重的一部作品,它集中体现了作家对自由的理解。纳博科夫通过描写精神病患主人公眼中的碎片化世界图景,传达一种解辖域化的块茎自由观。主人公对自由的强烈欲望源自与生俱来的不透明基因和诗性智慧,他...
关键词:《斩首之邀》 精神漫游 诗性智慧 块茎 无器官的身体 
纳博科夫小说中的美国广告文化--以《洛丽塔》为例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2年第12期157-159,181,共4页陈铭 
现如今,我国的广告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已经不可能脱离广告生活,广告不仅仅是外部的文本,更已经深入人的意识、对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少作家已经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社会现象,早在20世纪,俄裔美籍...
关键词:广告 商业 纳博科夫 《洛丽塔》 
纳博科夫小说的影像化叙事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22-27,共6页李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世纪美国小说的多模态叙事研究”(20BWW036)。
小说创作、电影与绘画使纳博科夫成为一位“视觉艺术大师”。其中,电影不仅成为其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也成为其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小说在主题、人物、结构抑或写作技巧等方面,皆具有电影元素而呈现出影像化特征,因此,其作品几乎都...
关键词:纳博科夫 电影元素 影像化叙事 蒙太奇叙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