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学转向

作品数:35被引量:140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相关作者:郭贵春刘将周宁王彬刘俊香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文教资料》《编辑之友》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建构——中华传统文化的解释学转向被引量:2
《岭南学刊》2023年第4期68-75,共8页李三虎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一般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体系研究》(编号:2022JZDZ013)。
从文化建构看,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是中国式的,某种程度上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解释学转向。这是中华民族在生存论或发展论上的自主选择,也是以中华文明反思西方式现代化的智慧结晶。马...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传统文化 解释学转向 
论“修辞学转向”提出的哲学命题被引量:1
《莆田学院学报》2018年第6期45-50,共6页刘为忠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JAS170449)
简述"修辞学转向"与"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的关系。阐释"语言学转向"提出的哲学命题是"人如何表达所认识的世界",它肯定了表达者而否定了接受者,肯定了表达形式而否定了内容形式;"解释学转向"提出的哲学命题是"人的理解如何可能",把...
关键词:修辞学转向 解释学转向 语言学转向 表达形式 内容形式 
法律与音乐视域下的原意论批判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2期126-127,共2页刘星显 
呈示部:为什么要研究法律与音乐同为法学跨学科领域的法律与文学同法律与音乐存在密切关联。从法律与文学的学术发展史看,其明显经历了一个从“文学中的法律”到“作为文学的法律”的转型,促使其研究重心转型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20世纪8...
关键词:法律与文学 法理学研究 跨学科领域 文学中的法律 解释学转向 呈示部 学术发展史 音乐领域 
西方“马克思学”研究方法的历史演替及其当代走向被引量:5
《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25-32,共8页张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方‘马克思学’形成和发展;意识形态本质及其当代走向研究"(项目编号:13&ZD07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项目编号:2015MZD026)的阶段性成果
西方"马克思学"的研究方法经历了"格义"、规范化和"解释学转向"三个阶段的方法。19世纪末,马克思以一个在"西方"的"非西方"思想家形象重新回到西方学院的视野,以至于研究者们不得不像对待"非西方"思想那样去理解、"格义"他的著作与思想...
关键词:“马克思学” “格义”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 “解释学转向” 
语境论与科学哲学的新进展
《中国哲学年鉴》2017年第1期80-91,共12页殷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语境论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12AZX00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自然主义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15JJD720010);“山西省三晋学者支持计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回顾20世纪科学哲学的发展演变,随着逻辑经验主义、历史主义、后历史主义范式的不断更迭,科学哲学研究依次经历了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和修辞学转向。在这一历史过程中,语境不仅与科学哲学提出和求解的一系列核心问题本质地相关,成为...
关键词:物理学哲学 解释学转向 社会科学哲学 生物学哲学 语言学转向 逻辑经验主义 语境论 交流与融合 
西方现代戏剧的解释学转向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5-20,共6页马慧 
聊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哲学解释学视域中的西方戏剧之现代转向
西方现代戏剧的审美过程非常重视读者向度。它将读者作为戏剧的关键参与者,将读者的理解作为实现戏剧作品意义的必要途径。现代戏剧的意义阐释呈现出明显的模糊性和多义性,打破了以往戏剧在意义上追求明确和稳定的取向,出现解释学转向...
关键词:现代戏剧 解释学 转向 
“法律解释”与“法律诠释”之术语辨析被引量:2
《中国科技术语》2016年第6期49-54,共6页王彬 
解释学转向导致了哲学解释学中方法论立场和本体论立场的分歧,解释由人文科学的普遍方法论转化为人的生存方式,自此出现了"解释"与"诠释"的术语界分,导致"法律解释"与"法律诠释"具有旨趣迥异的法理蕴含。对这两个术语进行区分具有法律...
关键词:解释学转向 方法论 本体论 法律解释 法律诠释 
保罗·利科的翻译哲学观——《论翻译》评介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年第3期60-62,共3页黄玮 
《论翻译》是著名解释学家保罗·利科晚年推出的翻译研究论著,共收录了三篇文章,提出"语言好客","构建可比性","译不可译"等核心概念,系统介绍了利科的翻译哲学观。作者将解释学运用在翻译研究中,为翻译研究带来解释学转向,同时打破了...
关键词:《论翻译》 翻译哲学观 解释学转向 伦理范畴 
论科学教育之理解的解释学转向被引量:1
《高等理科教育》2016年第3期1-6,共6页石晋阳 李艺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面向科学探究的智能化e-Learning系统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1YJC880006)
科学教育之理解的意义旁落,使得科学教育陷入科学主义的泥潭,偏离了"理解科学"的教育目标。文章通过对"理解与解释"的哲学溯源,从存在论—本体论角度对科学教育之理解进行把握,可以帮助我们认清科学的理解与解释所蕴含的原初的意义,有...
关键词:科学教育 解释学 理解 解释 
解释学转向:价值与论争被引量:2
《理论与现代化》2014年第6期16-20,共5页王伟 
关于意义生产问题,罗蒂提出用"解释学"来取代"认识论"的策略。这一解释学转向主张把事物置于意义之网中进行考察,破除了意义拥有不变本质的神话。它在学界引发了强烈共鸣,但也招致颇多微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罗蒂同属新实用主义阵营...
关键词:罗蒂 解释学转向 舒斯特曼 论争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