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之路

作品数:380被引量:25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玉玲刘传霞戴小清李京泽王欣蕊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x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创造一条新的途径:《平剧旬刊》与大后方旧剧的救赎之路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81-91,共11页张志全 康传梅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抗战时期大后方戏曲史料的整理与研究”(2018YBKZ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川剧理论批评史研究”(19BB026);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川剧理论批评史研究”(19SKGH074)。
关于“旧剧”的论争发端于晚清的维新思潮,并伴随着社会革命的演进而不断深化,抗战局势以及特殊的文化语境,将“旧剧改革”引向更为复杂的层面。在大后方,以《平剧旬刊》为中心,形成一个由京剧票友、剧作家、剧人组成的群体。他们一方...
关键词:旧剧改革 大后方 戏曲现代化 《平剧旬刊》 
涉罪未成年人救赎之路探究--以未成年人犯罪记录为切入点被引量:18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41-55,共15页黄明儒 张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风险社会背景下行政犯扩张及其适用限缩研究”(19BFX061)。
学界对犯罪记录作为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的最大障碍并无疑问,但对其是否应当被消灭则存在较大争议。这是因为在事实论与规范论上混淆了犯罪记录与其衍生的“标签效应”。从事实论讲,犯罪记录是不能被消灭的;但从规范论讲,“标签效应”...
关键词:涉罪未成年人 犯罪记录 标签效应 犯罪人格 再社会化 
从浪漫主义到文化工业——审美现代性的救赎之路及其困境被引量:1
《学习与探索》2021年第9期171-177,共7页王淼 马晶晶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研究”(2020MYB02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财富观视阈下的共享发展理念研究”(16BKS071)。
现代性的发展过程,是全方位的理性化过程。面对理性原则对于社会各个领域的征服与暴政,“审美现代性”应运而生。审美现代性与浪漫主义有着密切关联,正是在浪漫主义对于理性统治下人的个性和自由缺失的讨伐中,审美现代性得以迅速发展。...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 理性 浪漫主义 工具理性 救赎 文化工业 
王阳明是否与陈白沙一脉相承?——对束景南《阳明大传——“心”的救赎之路》“乙丑之悟”的检讨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62-66,94,共6页马寄 毕天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明代气化心学研究”(批准号:19XZX005)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黄宗羲“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至阳明而后大”的暗示下,后世不少学人认为白沙、阳明一脉相承,束景南在《阳明大传——“心”的救赎之路》一书中亦持这一观点。束景南这一观点建基于其新见“乙丑之悟”之上。本文聚焦“乙丑之悟...
关键词:陈白沙 王阳明 一脉相承 “乙丑之悟” 
艺术:都市“转型焦虑”的救赎之路——以沃尔特·佩特的文化观为例
《都市文化研究》2019年第1期256-272,共17页贺子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蒙兹文化史研究”(2016BSS004)研究成果.
文艺评论家沃尔特·佩特生活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这是由农业文明向城市工业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转型所引发的社会和信仰焦虑等问题,佩特着眼于理想蓝图的构建,认为艺术具有终极价值,它实现了精神对有限存在的超脱与解放,而音乐状...
关键词:沃尔特·佩特 艺术 救赎 
拨开虚假之迷雾,追寻真实之救赎——解读《月圆月缺》中黑人的救赎之路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52-56,共5页黄艳 孙妮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战后英国移民文学研究"(12BWW050)
戴奥妮·布兰德小说《月圆月缺》讲述了第一代到第四代黑人遭受的早期殖民奴隶史,以及第五代和第六代黑人移民到西方发达国家所遭受的移民、族群身份、文化身份认同等困境。以原型批评为理论基础,布兰德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指出黑人在白...
关键词:戴奥妮·布兰德 《月圆月缺》 牺牲 救赎 
存在的苦痛与灵魂的救赎——《蛙》中姑姑形象创作原型探源被引量:3
《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第6期141-151,共11页李晓燕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的变革研究"(13&ZD122)的阶段性成果
何为存在?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曾这样说:“存在是一切情感、思想、欲望和人一切活动的本原,是人的生存意义的基础,既表明人客观的地位,也表明人主观深邃的体验,是当下的,现实的,是自我的本质。存在是与人发生关系的,在小说中,若不能将人...
关键词:莫言 谢有顺 生存意义 人是万物之灵 高密县 计划生育政策 当代作家 救赎之路 批判意识 上海文艺出版社 
浪漫反讽:现代性的审美救赎之路——从功利主义走向审美主义的现代性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04-108,共5页曹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ZⅩ026);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2014C017);西北工业大学中央高校基金人文社科创新类项目(3102015RW005)
启蒙运动囿于理性主义的偏执,而使人们之于它的反思与批判早已成为现代性反思与建构的核心议题。但是,与其他各种"主义"的反思与建构相迥异的是,浪漫主义从现代性的功利主义现象中,读出了它使人性的内在性与外在性、价值观与道德观、想...
关键词:现代性 浪漫主义 功利主义 审美主义 反讽 
论昌耀的精神救赎之路被引量: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87-94,共8页张玉玲 
国家社科基金(05BZW057)资助
中国当代西部诗人昌耀所铸造的诗歌世界是独特的。昌耀诗歌在以悲剧意识为主调的诗歌文本后面隐含着另一精神主脉,即与宿命论、荒诞意识、孤独意识、受难意识相抗衡的精神救赎之路。诗人试图借助诗歌、家园、爱、死亡来实现对人生的突...
关键词:昌耀 精神救赎 诗歌 家园意识  死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