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栖

作品数:213被引量:596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黄璜刘小燕刘大志敖礼林杨治平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奉新县畜牧水产局桃江县农业局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读写共栖”:走向深层的读写结合
《小学教学研究》2025年第7期40-42,共3页鲁杨 孙迪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语文‘生动致用’教学范式的建构研究”(课题编号:B/2022/03/26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但是,以往的读写结合片面强调“为写而读”,导致阅读功能窄化和写作意义缺失。“读写共栖”主张阅读和写作“共生”“互利”,使学生作为“建构者”参与到文本的重新构建中,体验到“作者在场”的愉悦感,并...
关键词:读写共栖 阅读与写作 教学实践 
新疆喀什地区人体肠道共栖菌瘤胃联合乳杆菌菌株的遗传差异及益生特性比较分析
《食品科学》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尹彤 安美玲 梁智璇 卢严砖 孙海龙 倪永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南疆重点产业创新发展项目(2022DB00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点领域科技攻关项目(2023AB050);NSFC-新疆联合基金重点项目(U1903205)。
本研究以从健康家庭人体粪便样品中分离出的16株瘤胃联合乳杆菌(Ligilactobacillus ruminis)菌株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基因组、系统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对菌株的体外益生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基因组分析表明,L.ruminis菌株的平均基因组大小...
关键词:瘤胃联合乳杆菌 比较基因组学 基因型 益生特性 
“互构-共栖”:青年群体“数字囤积”实践中的惯习形塑与人技关系想象
《传媒观察》2025年第2期99-108,共10页吴开翔 周孟杰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乡村振兴视阈下返乡创业青年的数字媒介实践研究”(23CXW02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6批面上资助项目(2024M760892)阶段性成果。
在数字化生存语境下,作为物质性基础设施的新媒介平台与社会结构正产生深度互嵌勾连,导致了主体性异化与技术规约的道德风险。本文以“人作为基础设施反演”的视角,将一键收藏下的数字囤积症候视为一种媒介实践经验,通过对数字惯习的平...
关键词:互构共栖 数字惯习 可供性 数字平台 数字囤积 
共栖、共生到协同:产教深度融合的逻辑与路径--基于鞍钢集团与辽宁科技大学的研究被引量:3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4年第5期89-94,共6页李冲 盖甄迪 李胜利 高松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负责任创新的新兴技术社会风险治理策略与政策工具耦合机制研究”(71974027);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复杂性视角下产学协同创新发展路径研究”(2022YJ061)。
产教融合是形成、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抓手。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跨系统的资源流动、相互适应的组织结构及协调匹配的制度环境。单案例方法剖析鞍钢集团与辽宁科技大学70余年合作关系的研究发现:产教深...
关键词:产教深度融合 协同演化 嵌入式协同 案例研究 
不同海拔共栖物种对中华穿山甲洞穴利用的研究
《四川动物》2024年第5期481-489,共9页杜雨梅 窦红亮 孙松 杨锦圳 王镜欣 吴庆明 华彦 
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2023KJCX023)。
自然界中许多穴居动物都会建造洞穴,这些洞穴会被其他穴居和非穴居动物广泛使用,不同海拔由于温度和降水等环境特征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动物对洞穴的利用模式。2018年12月—2022年2月,应用红外相机对广东省内3个地区的中华穿山甲Manis pen...
关键词:中华穿山甲 洞穴 共栖物种 利用模式 海拔 
C6-HSL信号及群体淬灭对海洋聚球藻(Synechococcus)菌藻共栖体系的调控作用
《海洋科学》2024年第9期52-62,共11页乔真 李佳霖 秦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6131)。
为探究细菌群体感应己酰-L-高丝氨酸内酯(N-hexanoyl-L-Homoserine lactone,C6-HSL)信号和群体淬灭作用对海洋聚球藻(Synechococcus)生长及藻菌互作关系的调控作用,以采集自南黄海中部表层海水的聚球藻富集样品进行培养实验,使用流式细...
关键词:海洋聚球藻 群体感应抑制活性 藻菌相互作用 C6-HSL CV026 
2株共栖菌对铜绿微囊藻休眠体复苏的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2024年第8期4366-4379,共14页邹万生 莫平 王智 刘良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00315);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JJ50024)。
为探讨水生共栖菌H1(Sphingobacterium kitahiroshimense 10C^(T))与H2(Bacillus zhangzhouensis DW5-4^(T))对铜绿微囊藻休眠体(DMCs)复苏的联合作用,将菌株H1、H2按不同菌浓度比(菌比)与DMCs用沉积物混匀包埋,以无菌组为对照,在温度15...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 光合效率 水生细菌 胞外多糖 抗氧化酶 
老鼠伴我读书
《当代教育》2024年第2期126-126,共1页林金石 
寒冬腊月,朔风凛冽,大雪飘飞。看着窗外洁白的雪花,我不禁又想起了儿时与鼠共读的岁月。那时,我住在乡下,由于我们的家依山而建,三面环山,虽青山绿树,环境优雅,但唯一不足的是老鼠特别多,且那些老鼠特别的肥大。所以,无论白天还是夜晚,...
关键词:老鼠 依山 共栖 
共生联想下的《共栖》创作
《景德镇陶瓷》2024年第3期63-65,共3页武小越 邹乐 陆小泥 
本文阐述了《共栖》的创作思路和创作理念,作品将自然环境中的部分现象以及造型的掌握进行结合,来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动物之间的互利关系,通过共生现象存在于不同动植物之间。本论文对于这种现象进行分析,整个作品以白犀牛作...
关键词:陶瓷艺术 寄生 共栖关系 白犀牛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栖——走进第五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上海工艺美术》2024年第2期87-89,共3页邵莉媛 
艺术介入城市空间,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助力,增强了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保护了城市不同物种的丰富性,改善了生活环境。2023年第五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共栖”为主题,通过群展的方式,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行了思考。本文列举分...
关键词:艺术展览 跨界融合 生态环境 艺术介入 环境保护意识 共栖 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五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