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

作品数:1321被引量:777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朱寿桐付兰梅张枝新朱宝锋殷丽更多>>
相关机构:长沙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青年文学家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解构主义视角下分析《论语》译本的翻译——以阿瑟·韦利和辜鸿铭的英译本为例被引量:1
《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4期56-57,共2页陈延琼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英译本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译文对比研究的方法,在解构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下,从语意层面和句法层面解读《论语》不同的英译本,比较分析其中的差异和优缺点以期丰富译者典籍翻译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论语》 解构主义 对比研究 
辜鸿铭与理雅各英译《论语》版本的对比分析
《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8X期84-85,共2页魏聪聪 
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策略和手段,它是译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原文所进行的二次创作,目的是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以及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本文将在语言和文化意象两个层面,通过对辜鸿铭和理雅...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 辜鸿铭 《论语》 理雅各 
浅论辜鸿铭《论语》翻译的现代启示
《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8X期58-59,共2页张燕蓉 
在《论语》的英译中,不同译者有不同的翻译目的,这与译者翻译《论语》的策略、方法有密切关系。后来的研究者在当下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过去的翻译与阐释是必要的,不但让我们在语言不断发展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经典,也给后来学界对传...
关键词:辜鸿铭 《论语》翻译 现代启示 
从安东尼皮姆的交互文化理论看辜鸿铭的《中庸》英译
《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6X期135-137,共3页郑建宁 
浙江传媒学院校级科研项目(编号:Z431Y14507)的阶段性成果
"清末怪杰"辜鸿铭致力于向西方介绍儒家文化,先后英译了《论语》、《中庸》和《大学》,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反响。本文受安东尼皮姆的交互文化翻译理论启发,分析辜鸿铭《中庸》译本的特点。针对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及对中西文化接受学习的过...
关键词:辜鸿铭 中庸 安东尼皮姆 交互文化 典籍英译 
辜鸿铭《论语》“君子”与“小人”的英译研究
《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3Z期126-126,共1页孟青兰 
《论语》里的"君子""小人",有其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含义。君子是孔子推崇的理想人格,小人则是其对立面,本文从对"君子""小人"的理解出发,探讨正确理解并将它们充分翻译到异语文化目的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君子 小人 理解 翻译 
浅析辜鸿铭在20世纪西方“林语堂热”中的作用
《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27期36-38,共3页王海颖 徐胜君 
本文旨在通过追溯林语堂的英文创作在西方世界曾被广泛认可的史实,考察并还原林语堂的"中国言说"在西方被选择与被接受的具体过程。特别论及在林语堂之前,他的前辈辜鸿铭在欧洲,掀起过一股与众不同的"中国热潮",并比较这些"中国言说"所...
关键词:林语堂热 辜鸿铭 接受美学 
从“仁”的翻译看辜鸿铭对儒学的理解——以三个句子为例
《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7X期119-120,共2页朱萍 
辜鸿铭翻译的儒家经典著作独具风格,在西方广为流传。本文从三个句子中辜鸿铭对"仁"的翻译探究其对儒学的理解,他对儒学的理解是整体的、哲学的。这种理解是他统一翻译儒学核心概念词的基础,是他成功翻译儒家经典的保证。
关键词: 儒学 辜鸿铭 
论辜鸿铭儒家经典英译的动机及目的(英文)
《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3期141-141,143,共2页郝广丽 
在清末民初,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很多知识分子纷纷开始翻译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文学等作品,以实现救国救民的政治目的。然而,辜鸿铭却选择了不同的救国的方式。他选择将中国的儒家经典翻译成英语,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
关键词:辜鸿铭 翻译动机 儒家经典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