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

作品数:1244被引量:2127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张坤陈会昌王一彪夏伟孙若鹏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心理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儿童心理学的指明灯和发生器--《儿童心理学手册》出版简史
《心理科学》2009年第4期992-993,共2页彭呈军 单敏月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 手册 出版 简史 学科领域 信息来源 学术性 编撰者 
2~4岁儿童对“大”“小”空间形容词词义掌握的研究被引量:4
《心理科学》2005年第4期981-983,951,共4页赖小林 
本研究以2~4儿童为研究对象。在自然实验条件下,通过精心设计的四项实验,得出结论:2岁儿童还未了解大小词义;2.5岁儿童能判别当前两同类物体的大小;3岁儿童能对两同类物体的大小相对性比较;4岁儿童能掌握不同类物体间大小的搭配;4岁儿...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 “大” “小” 空间形容词 词义 认知水平 
儿童欺骗的情境依赖被引量:7
《心理科学》2005年第4期816-819,共4页史冰 苏彦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01JAXLX014
采用竞争游戏的方式研究3~6岁儿童在外显和隐蔽情境里的欺骗。结果表明4、5岁儿童行为上的隐蔽欺骗和错误信念理解显著相关;3岁儿童语言上的外显欺骗(说谎)和错误信念理解显著相关;各年龄段儿童行为上的外显欺骗和错误信念理解没有显...
关键词:竞争游戏 儿童心理学 情境依赖 执行功能 欺骗行为 
中国家庭中的亲子互动行为与儿童行为抑制性的发展被引量:14
《心理科学》2005年第4期820-825,共6页Hou Jing  侯静  陈会昌  陈欣银 
本研究采用家庭录像的方法对53名中国4岁儿童在家庭自由游戏和拼图游戏中与父母的交往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在这些儿童7岁时在实验室里的行为抑制性进行了录像观察,从而考察了在家庭自然环境中的亲子互动行为与儿童行为抑制性发展之间的关...
关键词:亲子互动行为 儿童行为 抑制性 中国 文化环境 儿童心理学 
儿童绘图作业内隐学习智力独立性研究被引量:2
《心理科学》2005年第4期863-867,共5页高湘萍 徐欣颖 李慧渊 
上海市教育基金会"曙光计划"资助
实验采用中性参数程序和绘图作业,让正常智力、轻度智力落后、中度智力落后3组8~12岁右利手儿童接受符合、不符合或与“起始-旋转法则”无关的绘图练习,考察练习对原初行为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违反“起始-旋转法则”的练习使智力落...
关键词:智力独立性 绘图作业 内隐学习模式 认知能力 学习任务 儿童心理学 
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影响因素的追踪研究被引量:40
《心理科学》2005年第4期833-836,共4页郑淑杰 陈会昌 陈欣银 
本研究以110名儿童为被试,从2岁追踪到4岁,使用观察法探讨儿童2岁时的气质特征、母亲教养行为、亲子关系对4岁时退缩行为的影响,路径分析结果表明三者对退缩行为都有影响,但是不同退缩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路径是不同的。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 社会退缩行为 社会环境 认知度 独立模式 
我国3~6岁儿童个性类型及发展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0
《心理科学》2005年第4期893-896,共4页张野 杨丽珠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BBB010467);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040340)
该文在以往中国儿童个性结构研究基础上,以问卷调查(n=927)方式,将层次聚类和迭代聚类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同时采用理论分析等方法最终确定我国3~6岁儿童的个性类型包括认可型、矛盾型、拒绝型及中间型四类。其中认可型属于积极个性类型...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 个性类型 中国 性别差异 文化背景 情绪 
儿童情绪表情识别的眼睛线索之发展研究被引量:10
《心理科学》2004年第6期1365-1367,1355,共4页莫书亮 苏彦捷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01JAXLX014;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批准号:02170。
眼睛是人类识别和表达心理状态的重要脸部部位之一。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较小的儿童能否把眼睛部位作为识别情绪表情的重要线索。共 1 59名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儿童 ,完成整个脸部 ,单独眼睛和单独嘴巴部位的情绪表情识别任务。结果...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 情绪表情识别 眼睛线索 心理状态 情绪状态 注意力 盯视监控 
差异与互补:皮亚杰与维果茨基认知发展观比较的新思考被引量:18
《心理科学》2004年第6期1426-1427,1425,共3页麻彦坤 叶浩生 
教育部重点课题(DBA010161);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B/2003/01/35)资助项目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是 2 0世纪两位最有影响的发展心理学家 ,他们开辟了研究儿童发展的两条线路。这两种取向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 ,同时在研究方法与具体观点中又存在着多方面的类似和交叉 ,两种取向互动互补 ,共同描绘了儿童发展的整体画卷。
关键词:皮亚杰 维果茨基 儿童心理学 认知发展观 比较研究 发展心理学 研究方法 互补理论 
线索有效性对儿童返回抑制的影响被引量:8
《心理科学》2003年第5期778-783,共6页王彦 苏彦捷 王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研究所 )基金资助 (批准文号 :0 1JAZJDXLX0 0 2 )
采用通常的线索 -靶子实验 ,来考察不同的线索有效性对儿童返回抑制的影响。所用的外源性线索分高有效性、低有效性和非信息性三类。儿童被试在实验中的任务为觉察圆形光点后即按键反应 ,记录反应时。结果表明 ,7岁、9岁和 11岁儿童在...
关键词:儿童心理学 返回抑制 选择性注意 线索有效性 外源性线索 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