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行为

作品数:77被引量:17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陈汝东席扬吴礼权胡习之胡范铸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本期聚焦
《中国翻译》2024年第6期1-1,共1页
本期“理论研究”栏目《关于翻译理论来源问题的元理论探究一以波普尔的科学哲学为参照》认为,对翻译实践的观察概括只是翻译理论潜在的可能来源之一,翻译理论并不存在某种所谓“好的”来源。对于所有翻译理论,无论其来源如何,都应始终...
关键词:修辞行为 翻译理论 哲学诠释学 修辞批评 体验式阅读 变形现象 修辞话语 深层内涵 
社交媒体中信任关系的修辞困境与社会后果
《全球传媒学刊》2024年第4期137-150,共14页彭华新 王亮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涉外文化争议中的网民情感引导与民族自信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23YJA860012)的阶段性成果
社会信任是社交媒体出现后的重要议题,在诚信问题和人际欺骗不断增多的媒介环境中,不信任成为社交媒体的一种心理基调。研究材料显示,信任链断裂与信任惯性中止已在某些社会领域出现。在以职业、地位、性别、地域、年龄为标准的社会分层...
关键词:社交媒体 社会信任 系统信任 话语身份 修辞行为 
谢惠连五言诗修辞行为分析
《汉字文化》2024年第6期55-57,共3页高新宇 
谢惠连是南朝刘宋时期颇为著名的诗人,才华出众,与其族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今存其完整的五言诗二十首。谢惠连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极强,可以灵活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语言艺术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谢惠连 五言诗 修辞行为 
泉州南戏古韵译介中修辞动机的把握与运作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10-13,66,共5页许建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世界语言与文化专项(项目编号:JSZW22036)。
修辞动机是修辞主体为满足受众期待而采取修辞行为的内在驱力,而修辞主体的这一修辞行为则是以实现受众态度或行为转变为终极目标。在重新梳理新修辞带给泉州南戏古韵译介启示的基础上,围绕把握与受众共情、与源作共意、运作共感译文模...
关键词:修辞动机 修辞行为 泉州南戏 古韵译介 
语言政治:左翼诗歌的话语转型
《文学研究文摘》2023年第2期86-87,共2页王雪松 樊枢 
左翼诗歌的“政治性”和“大众化”是学界长期关注的话题,近些年,关于上述话题的研究趋势,已经从主题思想的阐释转移到形式本体和艺术修辞探究,研究维度涉及左翼诗歌的都市文化环境、左翼诗歌声音的政治性塑造等,产生了一些颇具启发性...
关键词:左翼诗歌 形式本体 都市文化 政治修辞 话语转换 修辞行为 话语转型 研究维度 
喻象阐释与现代主义阐释学——论奥尔巴赫《摹仿论》中的修辞手法被引量:2
《跨文化研究》2022年第2期1-18,241,共19页雅克布·霍温德 胡继华(译) 
“2018横向-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互动与语言交往创新模式研究”项目(项目号06034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整个作品体系之中,奥尔巴赫事实上建构了一种特殊的文学理解方法。其重要性在于,这种阐释学源于他数十年如一日地沉潜于喻象阐释,这是一种本质上属于基督教传统的解读方式,他为之考镜溯源,追踪到了上至罗马晚古,下达中世纪。从“喻象...
关键词:奥尔巴赫 《摹仿论》 喻象阐释 修辞行为 
“新方言”与“隐身衣”——网络话语修辞与网络居民的文化模塑被引量:1
《创作评谭》2021年第3期42-44,共3页赵鑫 
一、"修辞"概念的漫散"修辞"二字出现于《易经》"修辞立其诚"。在语言学的学科范畴内,"修辞"指的是语词和文辞在使用过程中用以调整和修饰的技巧,如"比喻""借代""双关""夸张""对偶"等等,也即是对"语言"本身的改造和装饰,是语言隐喻之外...
关键词:修辞立其诚 话语修辞 修辞行为 语言隐喻 隐身衣 双关 学科范畴 个人性 
网络文化流行译语中的“辞趣”与社会认同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1-6,共6页熊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7BYY201)。
从“粉丝”到“因吹斯汀”,此类借由翻译进入中文生态的词语及其衍生词素活跃于网络空间,成为网络文化的鲜明表征之一。其在不同时段得以活跃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语言本身蕴含着“积极修辞”中的“辞趣”修辞功能;另一方面在于主体构建社...
关键词:网络文化 “辞趣”译语 翻译 修辞行为 社会认同 
图像的谎言:符号交际视阈下的视觉修辞行为被引量:9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15-26,共12页甘莅豪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国家形象在维基百科条目中的建构与重塑研究”(18BXW00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培育项目(2017ECNU-JP011)
视觉修辞起源于符号系统、传者构图和受者观看三种不同的学术视角。这三种视角都局限于单向中心论,而忽视了将主体间的社会维度、交流维度和对话维度纳入考察的视野。从主体间性视角看,图像交际具有两种修辞观:一种认为图像有助于主体...
关键词:视觉修辞 图像谎言 空间认知 符号交际 后真相 
现代汉语语序对修辞效果的影响研究
《参花(下)》2020年第3期57-57,共1页杜峪纾 
汉语是孤立语,是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因而,虚词和语序就成了语法手段。其中,语序不仅是重要的语法手段,还是重要的修辞手段。无论是词、短语还是句子,所用语序不同,多数情况都会形成不同的表达效果,合理地调整语序,也是重要的修辞行为...
关键词:汉语 语序 修辞手段 修辞行为 修辞效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