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自我

作品数:59被引量:17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徐琳琳谢俊王前马忠君谢朝群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哲学宗教—心理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大学生“社交媒体依赖”的心理干预被引量:5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年第27期46-50,共5页龚劲丹 龚吴蔚 
大学生对社交媒体的过度依赖存在“虚拟自我”“现实隔离”及“泛娱乐化心理”等现象,它不但改变了大学生自我认同的载体,还弱化了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使之与同伴关系异常,同时,滋生大学生学习行为的低层次需求。加强大学生“社交媒体...
关键词:大学生 社交媒体依赖 心理健康 虚拟自我 现实隔离 泛娱乐化心理 
我与另一个我: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辨析
《心理学探新》2022年第5期422-429,共8页施媛媛 王娱琦 刘云芝 黄梓航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90107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探索项目(LQ22G010008);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20SJA1372);成都大学2023年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研究项目(CDJX202305)。
与现实自我相对,网络自我是个体在网络世界中的自我。在网络生活日益普及的今天,探讨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自我身份、外形及人格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得知网络自我在一定程度上是现实自我的虚拟投射,但对于一些...
关键词:网络自我 数字自我 虚拟自我 现实自我 自我呈现 
青少年良性虚拟自我意识养成分析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10期466-,共1页梁爽 
青少年群体是中国网民较大的用户群,通过剖析微时代下青少年虚拟自我现状,最终从伦理建构、教育养成、社会舆论管理三个途径对青少年良性虚拟自我养成进行探索。
关键词:虚拟自我意识 青少年 养成 
“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相互关系被引量:2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15-120,共6页洪珊瑚 谢朝群 
在网络的互动交际中,人们出于各种心理需要乐此不疲地塑造着自我身份,这种"虚拟自我"身份与"现实自我"身份具有相似又不尽相同的结构特征,文章通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等角度对这两者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进行考察和分析,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关键词:网络交际 虚拟自我 现实自我 连续体 
青少年网络自我展示被引量:12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年第2期262-266,共5页顾璇 金盛华 李红霞 吴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ACA100004)资助
青少年网络自我展示可分为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工具包括网名、个人信息、虚拟化身、图片等。虚拟自我有别于现实自我,但虚拟自我可视为现实自我的延伸。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个体差异对青少年网络自我展示的影响,并关注青少年网络自我...
关键词:网络自我展示 青少年 虚拟自我 
虚拟社会心理学:现实,探索及意义被引量:25
《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第7期933-943,共11页彭凯平 刘钰 曹春梅 张伟 
虚拟世界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社会心理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范式。我们认为,虚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重要结论主要关注人在虚拟世界中的自我表...
关键词:社会心理 虚拟环境 虚拟自我 社会关系 
网络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被引量:2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11年第3期31-35,共5页欧贤才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对自身身心状态的主观统合感。它具有三个层面:自我同一性、个人同一性和社会同一性。文章综合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三个层面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提出了教育者要树立积极网络观、对网络变"堵拦"为因势利导...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 自我同一性 自我认同 虚拟自我 
虚拟自我与心理健康被引量:2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86-88,共3页苏国红 
虚拟自我是在网络空间中存在并被认可的自我察觉、自我形象或自我感情 ,是网络时代的特殊产物。虚拟自我既可以弥补自卑心理 ,增强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 ,也可能阻碍人格统一 ,形成自恋、逃避心理 。
关键词:网络时代 虚拟自我 心理健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