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

作品数:137被引量:4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娄文利金鑫张建祥唐萌王晓晨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功能加忠诚原则视角下《命若琴弦》英译策略研究
《杂文月刊(下半月)》2024年第3期0113-0116,共4页张琦 
1985 年,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创作了短篇小说《命若琴弦》。小说讲述了以说书为生的老瞎子和小瞎子师徒二人的故事。老瞎子的师父临终前告诉他弹断一千根琴弦后,取出琴槽里的药方抓药便能重见光明,五十年来他用心弹琴说书,最终却被...
《活着》与《命若琴弦》中“生存主题”之比较
《今古文创》2023年第46期36-38,共3页宁颖 
存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余华的小说《活着》和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都表达了这样一个共同的话题。《活着》中一生充满苦难的福贵,《命若琴弦》里师徒三代人,在故事里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生存困境。本文对比分析两部小说生存主...
关键词:苦难 宿命 行动 
中国文学界的西西弗斯和苏格拉底--史铁生新论
《高校社科动态》2023年第1期30-33,共4页张春晓 
双腿瘫痪是史铁生命运的一个拐点,这个拐点也造就了其作品风格的转变:从描写外在转变为思考自身,从对生活的深深留恋转变为对命运的苦苦思索,并因而成为了中国文学界的西西弗斯和苏格拉底。说他是西西弗斯,是因为他承担了上帝的不公平...
关键词:史铁生 西西弗斯 苏格拉底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命若琴弦》 《务虚笔记》 《我与地坛》 
一次个人内心的洗礼--读叶萍的长篇非虚构《走出尘埃》
《百花洲》2022年第6期203-208,共6页郑翔 
提到写盲人的作品,头脑中马上会出现史铁生的《命若琴弦》和毕飞宇的《推拿》。前者写的是人生的美好愿望在遭遇宿命时的悲凉。后者如毕飞宇自己所说:“一是想把盲人的黑暗生活拉到光明地带来,二是让人们看看,什么叫有尊严。”无论是先...
关键词:毕飞宇 非虚构 人的生命 史铁生 《命若琴弦》 西西弗 宿命 《推拿》 
无字的白纸和生命--细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四川文学》2022年第9期188-200,共13页陈培浩 张晓雪 
统稿:陈培浩参与:张晓雪陈榕郭晨陈丽珠傅颖郑慧芳帅沁彤陈楚寒导语:《命若琴弦》是史铁生先生在1985年写的一个短篇小说。此时,是他创作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情感作为他构思的触点,作品的主旋律带有浓郁的人生情感色彩。《命若琴...
关键词:史铁生 《命若琴弦》 情感色彩 晓雪 终极意义 主旋律 无字 
永恒的诗意:启蒙到深层的生命审美哲思--《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命若琴弦》诗性发展
《今古文创》2022年第33期16-18,共3页彭妍 
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中始终具有诗意,其直接体现于作品“无意识”的抒情诗意笔法,更蕴含着作者深层的生命哲思。本文主要从《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平淡自然的启蒙生命诗意解读到挖掘《命若琴弦》中深层的生命哲思审美诗意。最终,反思这一...
关键词:《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命若琴弦》 诗性发现 启蒙 生命哲思 
身体的局限与精神的无限——读史铁生《命若琴弦》
《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9期70-72,共3页田晓青 
《命若琴弦》由史铁生著。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生命的声音,在轻轻地飞扬……他只好再全力去想那张药...
关键词:史铁生 《命若琴弦》 残缺 言辞 身体 明朗 
细读《命若琴弦》,让文章“结尾”也如“琴弦”般余韵悠长
《中学生博览》2022年第23期31-34,共4页莫笑君 
如何把文章结尾写好?我想,要从一个结尾里读出多重韵味,不就是所谓的“开放式结尾”吗?“开放式结尾”的作品中,史铁生《命若琴弦》十分典型。这是一篇以盲人为主角,深刻描绘人性和希望的动人小说,但因原文超万字,只好节选核心情节,来...
关键词:文章结尾 结尾艺术 史铁生 《命若琴弦》 开放式结尾 生命之美 细读 人性 
人情与物理 周晓枫创作读札被引量:1
《上海文化》2022年第5期31-35,共5页王晴飞 
倘若不是与作家同代并一起成长或是要撰写关于某位作家的评论,我们对他(她)的认识往往是印象式的,一般来说,会停留于作家的若干“名篇”,比如提到史铁生,我们会想到《我与地坛》、《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之类的作品。这种...
关键词:《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印象式 《命若琴弦》 《我与地坛》 周晓枫 史铁生 读者接受 作家作品 
从“虚设”到“实有”——史铁生新时期写作转向评述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1年第2期106-113,共8页翟崇光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新时期美学、文学转向研究”(项目编号:HB21ZJ001)的阶段性成果。
史铁生是对人的生存问题进行持久思索的思想型作家,但他的文学写作并非一成不变。史铁生20世纪80年代前中期的文学创作与彼时的文学思潮有较强的亲缘性,80年代中期,当其逐渐开始展露自我心魂式的文学写作时,他越来越具有了寓言化、哲思...
关键词:史铁生 《命若琴弦》 《我与地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